EN

威廉希尔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威廉希尔官方网站>>正文

李旭:与母校威廉希尔官方网站和员工们的110个交集(全文)

作者:威廉希尔官方网站历史系83级李旭

发布时间:2022-08-31

浏览次数:

来源:

全文约39000字


引子


威廉希尔官方网站?对,没错,是威廉希尔官方网站!小时候就听说过,那是全世界离自己杞县家乡最近的一所大学。长大点后才知道,它坐落在八朝古都开封。

我的家乡,开封东南80公里外蔡文姬故里杞县圉镇,说近不近,说远不远,60年代父亲在开封师范(是师范学校,不是师范学院)读书时,步行走一个夜晚就到家了。那是上一代人走出的最远的距离。没有想到,后来自己也与开封与威廉希尔官方网站(以下简称河大)结下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我与河大第一次发生的“交集”,竟不是在1983年大学入学时,而是在少年时代十二、三岁的一次离家出走。

那是1978年或1979年。初中时一次逃学,被母亲逮个正着,被痛揍一顿后选择了出走,以买书为借口借遍亲戚二、三十元后,扒车到了开封游逛三天。花5分钱门票到铁塔公园看完铁塔,鬼使神差地从公园南侧的一个小洞,钻进了一所“大院子”,这所大院子竟那么多房子、那么多员工、那么多操场,比我们家乡所有的学校加在一起还要大还要阔。这么优雅幽静,这么绿意盎然。我从小虽不爱学习,但校门口六个书法大字“河南师范大学”还是认得的,这是从小跟着写书法的父亲春节四处卖对联学会的本事。


从那次回家后,没有马上复学,在家干了半年的农活。有一天才豁然开窍,让哥哥转话对妈妈说,“我还是回去上学吧!”那时我和母亲已经别扭着几个月没说过话了。

浪子回头,漫漫坎途从头越。我从一个最调皮的逃员工成了班里最勤奋的“拼命三郎”,三年的努力,我从6个班唯二被预选上最后以全校文科第二的成绩被母亲“刮目相看”了。

一万零一个没想到,逃学返家几年后,自己竟真的被这所大院子给收了,而且一收就是四年,收之前连声招呼也没有打。

1983年8月的一天,我在家中忽收到邮递员送来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既不是第二批第一志愿西南政法学院(今西南政法大学),也不是第三批第一志愿郑州大学法律系,更不是第一批第一志愿中山大学法律系,而是一所几年前曾看到过的那学校,而且还是志愿上没有填报的历史系历史专业。命乎?运乎?自己高中时代一心想上政法大学将来毕业后当律师的愿望,似乎要被这一张轻飘飘的纸碾压得粉碎。不知是真哭了一天或是假哭了一会儿,反正好几天没敢出门,三里长街的古镇上万把子人口没谁看到过我。

原曾想,自己以快高出本科线40分(488分)、高中全校文科第二的成绩,总该会被一所政法学院给收了吧。没想到志愿表上是否同意调剂一栏,似懂非懂地填了“同意”二字,已决定了未来几年甚至是一生的命运。按当时的政策,师范类大学有权在第一批之后、第二批之前提前录取。

那时,家中正有五个员工在上学,家境困窘,不允许自己选择复读再考。于是,便在九月一日前,父母带上最小的六、七岁的弟弟到开封送行。如果父亲读的中专不算“大学”,那自己就是我们家的第一个老员工了。有时想,如果当年父亲考上的不是开封师范学校,而是开封师范学院,也许这所大学就不会找上我了。我似乎是替父辈还愿的。

入校第二年,河南师范大学改名威廉希尔官方网站,心情好了许多。也发誓毕业后一定考上研究生,而且是全国宋史专业最好的大学的研究生。


我是1982年两年制高中五个应届班300多人中两个预选上的员工之一,当年高考差4分不够线,进复课班复读。另一个叫刘渊的,正如其名的谐音,真有点“冤”,预选上了却高考没过线,去洛阳做生意去了。

1983年高考,我终以超过分数线几十分、杞县一高文科第二的成绩被威廉希尔官方网站历史系录取。那一年,我17岁。

大学虽不是自己填报的志愿,历史也不是自己所选择的专业,但既来之,则安之,看到那么多高中同学都被挡在了大学门外,自己应该庆幸之余更加努力。那一年,我们八三级二班同班中,我和贠安良(现在三门峡外国语高中),是1966年出生的,年龄算是最小的两个。

1983年秋入校后的第一件事,当然是军训,一个月军训下来,打靶测试,五发子弹打了40环,不算突出。但我高中爱打篮球训练出来的弹跳能力和跑步速度却是被指导员及时发现了,扛红旗、看靶数都是指导员一声令下:“李旭,上!”

体育上的这点长处,后来又被辅导员王书义老师(后调为省直工委副书记)发现了,他任命我担任二班的体育委员。

大学前两年都是我喊早操,一二一,一二一,很是严肃活泼的样子,有点不是在上大学,而是像参军入伍了。班里体育比赛,跳远成绩5.23米,第一或第二;全校体育比赛,取得的最好成绩是铅球第十名,7.25公斤的铅球掷了8.52米远。还爱好武术,偷偷跟着西隔壁体育系武术专业学长拳,在丙七排七号平房门前,挖一米二的沙坑,扛上一根从工地捡来的20公斤重的脚手架钢管,一次次地跳沙坑。

作者在看得见铁塔的篮球场

大学四年,身体健壮,齐胸高的桌台一个“旱地拔葱”便可轻身而上,真不像是一个农村小镇上贫困人家的孩子。脚和胳膊肌肉健子块明显,多年后看老照片,有师妹说真有一两分李小龙的样子呢。大一、大二时,最痴迷的电影是《霍元甲》《陈真》,同学们殊不知,高中时看《少林寺》竟看过11遍,跟着电影学习其中的一招一式。想起来初中时,父亲让自己上文艺班学二胡,真不如送我去少林寺学武术。即便是在老家门口学“文艺”,和乐器相比,我更喜欢唱歌。父亲当年没有“因材施教”啊!

体育之外,有一次全校在大礼堂举办合唱大赛,我做过一次年级合唱团的指挥,我们参赛的曲目是《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当时不知哪儿来的那么大的胆,只记得双臂在大礼堂背对着几千名观众在不停地挥舞着,边挥舞边回想在杞县一高附属初中部文艺班时看到的一些老师打拍子的招式。

说过体育,还有歌咏比赛,再说说我们的文化课。

也许是因为高考录取结果不理想的缘故,自入学之初便憋着满满的一鼓劲:既然大学和专业不理想,毕业后一定要考研究生,而且暗暗发誓非北大不考。

在后来选专业时,完全凭个人兴趣,立足开封宋都、宋史专业较强的“地气”优势选择了宋史,并且一心想报考中国宋史学会会长、北大历史系邓广铭先生的宋史专业研究生。

大学阶段,前两年多是公共通史课学习打基础的阶段,经过刻苦努力,取得了全年级总分第一的成绩,获得了校一等奖学金120元,第三年差一点,被一班女同学马凤实(后考上研究生,现在郑州某炮院任教员)超过了,才获得二等奖学金80元,第四年又争回了第一,获得校一等奖学金。

大学四年,作者获得三次校一等奖学金,一次二等奖学金

大学四年,每月19.8元的补贴,在学校获得过总计440元的校奖学金,花了母亲几亩棉花地挣的收入3900元。那时父亲在高中当老师每月工资也就几十元,托了母亲大人的福。上学时我买过一套《宋史》40册40元,当时在全年级的书差不多算是最多的(张宏基的书也很多,现职于《河南商报》)。

最后大学毕业时,我以40多科平均90.5分的成绩,拿到了历史系83级三个班134人第一名,真有点意外!

1987年的分配政策,如果不是考取了东北师大历史系的研究生,按正常分配我也会是一级分配,可以被统分到郑州某高校做一名大学教师。

这些年,我一直好奇地想知道一件事:在我之后历史系(现为英国威廉希尔体育公司)有没有或有几个毕业总成绩平均分达到90分以上的,如果有,将来有一天希望能有机会与其一起重返母校,给学子学妹们分享交流一下心得。当然,现今大趋势是综合素质发展第一,要多读课外书,多读前沿书,不必再像我当年非要在学科考试上争个第一第二。

我的毕业论文,写的不是宋史,而是先秦史,写的是我们杞人先人、商相伊尹的,题目是《从伊尹放太甲说到商代的王位继承法》,12000字,得了90分,几乎就是我大学四年的平均成绩,真是巧合。


知名员工王立群教授有一年曾为威廉希尔官方网站新生入学通知书撰文《一座小城,一所大学》说:“威廉希尔官方网站是一所有着自己个性的大学,是一个可以放飞自己、绽放自信的青春舞台。大学之大,在于大师,在于文化,在于底蕴。这就是威廉希尔官方网站,一所百年大学。你可以不选择她,但是,你没有理由不欣赏她。”著名教育家张伯苓先生的高足梅贻琦出任国立清华大学董事长后,更是说出了一句至今在教育界仍然令人振聋发聩的名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大学者,有大师之谓首先是要有大师之“位”,有无数位大师的存在。大学是有大学问的老师们扎堆的地方。所谓名师出高徒,水平高的老师培养出来的员工自然就眼光高远,认知深刻,能一下子看穿事物的本质。大师、名师也都是从员工时代熬过来的,他们有的就是这种本事,能让自己优秀,也能让员工们更优秀。孔子育弟子三千,吕不韦聚门客三千,目的都是为了用知识提炼智慧,用智慧点燃智慧,用智慧生成智慧。

1983-1987年间,教过我们威廉希尔官方网站历史系83级的一大批教授、老师就是这样的名师群体。四五十门课程,四五十位老师,加上跨系甚至跨校做报告的则更多,不能一一具表,且简忆几十年前几位印象较深刻者。

教我们中国历史文选与历史要籍介绍的郑慧生老师,立霜侵鬓,白发如丝,古文功底扎实了得,讲授中国最古的皇室文集《尚书》,表情语言丰富,连声音都充满智慧,一如其名。好像《尚书》是他托梦到三千年前自己写的一样,如数家珍。又好像他亲临过商汤王放逐夏桀的现场,像当事人一样,“慧”声“慧”色,让人如临其境,相信他讲的全是真的,并且像昨天刚发生过。通过这门课,我们像看电影般通览了中国历代著名典籍,“二十四史”外,还有如《尚书》《竹书纪年》《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长编》《册府元龟》《史通》《文献通考》《明会要》《清会要》《四库全书》等。这些都是历史原著,郑老师要求我们大量阅读原著。

教史学理论的李振宏老师,年富力强,眼睛雪亮,思维宏大,振振有理,一连串的历史逻辑思维,珍珠般环绕在他抽象的理论语言中。他沉浸于自己构筑的理论海洋中,舀出几瓢水,端到如痴如醉的员工们面前,通过如何评价历史人物、历史如何分期、中国历史大规律大走向、西方史学理论有哪些流派等知识的介绍,淬炼出规律性的大认识大思考。跳出历史讲历史,传授他当年曾下过苦功夫对马列毛选倒背入流所悟出的心得,传授摸索出来的一套认识历史、归纳历史、提炼历史规律的基本方法。从他身上,我们学到的是历史本体论、历史认识论、历史方法论、唯物史观、大历史观等史学理论,一句话,从他的课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学会自己配制打开历史之门的钥匙,掌握破门之脚的功夫,理出历史的主线、细绳与红线,拉开思维的帷幕从历史的前场看清历史的后台。李老师有思想,他也欣赏有想法的员工。据大学上下铺同学郭超(黄淮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教授)回忆说,李振宏老师在期末考试时是让员工写一篇文章,他把全年级最高分给了一个向他提出不同学术观点的员工。我竟不知道这件事,看来这个员工不是我。

教宋史课的程民生老师,职称那时还不是正高吧,但底气十足,铮铮有词,嗓门之洪亮,不是博导胜过博导,他对宋代尤其是北宋历史滚瓜烂熟,上课不要讲稿,说史不看脚本,讲起王安石变法的那种直指本质,好像他就是会变戏法的宋神宗;讲起北宋都城汴梁城,好像十一世纪世界最发达的城市东京的管理者,不是姓赵,而是姓程,而且这个程还是大儒程颐、程灏的程,那“二程”可都是北宋大大的学问家啊!我们的程老师如果放到宋代他们老程家,排不了第一第二,至少可以排第三吧。

作者与程民生老师(中)、张明华合影

也许是自己紧随他学习宋史并想报考宋史研究生的缘故,与程老师接触不是最多,也当是前二前三的多。他当时辅导的4个弟子,毕业后全部考上了研究生,两个华东师大,一个东北师大,一个山东大学。你说神吧?我们几个有时周末去他家蹭饭,他喝酒不用杯子,都是用碗,据说这些碗,是从北宋画家张择端的名画《清明上河图》汴河边上的酒肆仿造、文创出来的,那种畅快淋漓,那种血性肝胆,喝得过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也喝醉了大宋三百一十九年江山。程老师说白了是文人,是侠士,是豪杰。

我有时疑问,程老师名字中间的那个字,不应该只是民生,还可以是“官”生、“天”生甚至是“神”生吧。研究生毕业后我到河南人民出版社工作,编辑他所著《神人同居的世界——中国人与中国祠神文化》一书,文笔之妙,言神之神,把中国历史上的祠神们都写得活过来了。那时我还不确定他将来会不会是学校里的一个神话或传奇?后来发生在他身上的三件事让我信了,而且是彻底信了。一是他1993年主编的《毛泽东终生珍爱的书:容斋随笔(白话本)》(南宋洪迈原著)一经上市便迅速成为风靡全国的十大畅销书,出版社正版发行加上书商疯狂盗版少说上百万册;二是他考博时尽管英语只有20几分却仍能被中国宋史泰斗漆侠先生破格收为门徒,漆先生和他的导师北大邓广铭先生可是都先后担任过中国宋史学会的会长,在宋史学界地位至高无上;三是他在去年2021届全校毕业生典礼上发表著名的“纯真能辟油腻 善良能辟邪”的“不能躺平”的演讲,更是一下子成为了轰动全国的网红教授。不服不行,确实是够神的了!每每开封文化教育圈有小范围聚会,只要一碰到杞县人提到我,程老师都会说:“李旭,那是我的得意门生!”听老家人转述这句话,我也有一分小得意了,毕竟那是从一代名师的铁嘴里说出来的。

教我们英国史的阎照祥老师,他讲英国议会的课程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无论是他很绅士的长相还是他严肃认真的神色,让人能一下子想到议会大厅议员们的表情。

教法国史的矮个子高海林老师(当然不是路遥小说笔下的那个高加林),他一到教室便能让人一下子想到一米五几的拿破仑,皮肤黝黑,精明干练,高一寸都是多余的,真是与这门课程天生绝配。

教世界古代史的福建人林加坤教授,虽然有点老年谢顶,但讲到古希腊罗马历史,尤其是讲到“米开朗基罗”几个字,把“基”字的Ji读成gei,把罗读成乐,他无意间冒出的家乡话让人误以为是古埃及、古巴比伦王国的国师的漫游东方记。

教中国古代史下半段的四川人刘韵叶老师,重复讲课要点说到倒数第三个字时,也总会操着浓浓的川腔把尾音拖得长长的,像破折号,像在给川军子弟兵做历史辅导,是我们中原学子平时听到不同的语言,真是新鲜极了。他讲课的口音让我很多年都深深向往四川那地方,至今仍不时模仿刘老师式的“四一一川话”,前面的“四”字拉得又重又长,好像四这个数字比九还大还多似的。

教公共课《教育学》的程凯老师,他虽在教室中不讲太多大道理,但他安排收看的一部以《教育诗》闻名的前苏联早期教育实践活动家马卡连柯(1888-1939)为题材的片子,是讲失足少年教育的,看过之后,我最大的感想就是对待问题员工更要付出超出一般的爱心、耐心和用心。马卡连柯有句名言:“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有时看到女儿沉迷于网络想发火时,就会想到这部片子。我当时看了就很受震动,因为小时候自己本也是个厌学逃学的“问题少年”,所以写出来的观后感被教育学老师认可并在课堂上进行了宣读。改天我会把这部片子找出来推荐给女儿。

还有我们的辅导员王书义老师,他虽不教我们专业课,但他却在以自己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他是军人出身,对自己要求严格,员工为他搬家抬床,他要请同学们吃饭;他表面上对人严厉,但回头一笑,铺展开来的笑容尽显驻马店泌阳人的厚道和善良。他的情商至今仍被我认为是最高的,那是一种天分,是一种天生的精神素质,不是后天想学就能学会的。后来他被抽调到省直工委担任组织部长、副书记直到在省委某巡视组组长岗位上退休。从士兵到辅导员再到厅局级干部,靠得最根本的是他的爱心、责任与素养。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他事实上就是我们的思政课导师、是人生启迪的心灵导师。不教而育人之化,才是教育的至高境界。

还更要说一说一位更大牌的名家朱绍侯先生,也算是自己到东北师大历史系读研后的“系友”了。他身为历史系主任却未影响到教书和做学问,他教我们中国古代史专题课,他使用的教材不是别人的,而是他自己主编的,不仅我们威廉希尔官方网站用,全国十大师范院校历史系都在用,那是多么荣光的一件事啊!作为朱先生的员工,我们也感到无比自豪。听他的课,我用的不是耳朵,而是崇敬的心。他教我们历史课,他的女婿孙英民老师教我们考古学,那时一上考古课我就想到了朱老师,毕竟他是我们历史系在范文澜、冯友兰、董作宾、尹达、邓拓、白寿彝等一批史学名流之后身价最高的“古董”了。

朱绍侯先生主编《中国古代史》(上中下)

其他,还有很多很多老师。像教中国现代史的马小泉那样儒雅的名师,后来做了系里的副主任,又做过校出版社总编辑、社长。在宋史方面,平时请教较多的除了程民生老师,还有王云海、姚瀛艇、周宝珠等多位盛名一时的教授。在校西门内10号楼前,常常看到周宝珠老师从前边一排家属院平房走出来悠闲踱步的身影,偶尔还会和他攀谈几句,问问他最拿手的“开封学”的学问。那时还没有什么“开封学”,“开封学”的提法那可是后来程民生老师的首倡。

在我们众多老师中,还应当写几句郑老师夫妇。郑永福老师,一位学者型教师,身材消瘦却很有学问,一派学者风范,他教我们中国近代史、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也担任过系里的副主任,满脸的爱国热情下总是隐含着一丝丝难言的惆怅,和中国近代苦难的历史差不多。他爱人吕美颐老师研究中国妇女运动史,在这一领域也很有影响。他们两位后来于1990年前后一起调入了郑州大学历史系。

还有,指导毕业论文(《从伊尹放太甲说到商代的王位继承法》)写作的陈昌远老师,以及没直接教过却曾去他家中拜访、请教报过宋史学习方法的宋史专家张秉仁老师等等。其他还有很多老师,一时实在是想不起来了,便向仍在学校工作的历史系83级2班同班同学王明钦请教、请求帮助,他提供了教中国古代史的杨天宇老师、教中国妇女史的荣铁生老师、教世界近代史的张连波老师的名字;郭超同学回忆起了教明清史的魏千志老师、教中国近代史的张九洲老师;在三门峡外国语高中工作的贠安良同学回忆起了教隋唐五代史的郭绍林老师(后调洛阳师院)、教历史教学法的易启祥老师(女),刘韵叶老师的名字也是他回想起来的;在郑州外国语学校工作的刘培菊同学回忆起了教俄国史的赵克毅老师、教世界现代史的万松玉老师(女);在中国人民公安出版社担任老总的李国强,是历史系79级学长,他帮助介绍了他们同届、我们的辅导员王书义老师的一些情况,包括说到王老师是驻马店泌阳人;在北京故宫出版社任副总编的82级学长陈连营(人大戴逸先生的明清史专业博士)也帮助回忆赵宝俊、郭振铎、范沛潍等几位教过他们的老师的名字。

“出乎史,入乎道。欲知大道,必先为史。”40年弹指一挥间,看尽人间多少往事。回望大学4年的学习,收获的不仅仅是满脑子的历史知识,上下五千年,中外数万里,一一检阅巡礼,连拿破仑被流放的小岛也不放过,历史的深刻性、丰富性和有趣性远超出了历史本身。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我们掌握了一种看世界看问题的方法——一切要历史地看问题!做事、写文章也要讲究一点历史的方法。

这是一种历史的观念,历史地看问题包括历史地看待现实、历史地思考未来。步入社会后,凡工作、生活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几乎都可以从历史长河中找到“历史的心镜”,哪怕是单位一次小小的竞岗,也会让你一下子想到战国时代齐国的田忌赛马,让人思想开阔,心态广阔,心态平和,不拘当下。还有一点是人生的启示,学习历史让人知道个人的渺小、人生的短暂,知道追求不朽的途径与意义所在:士乃国之重器,书生要志在黎民,献身百姓,建功立业,造福一方。即如宋代大学者胡宏 《知言》中所说的一句话:“一身之利无谋也,而利天下者则谋之,一时之利无谋也,而立万世者则谋之。”这种中国古代士大夫的“济世”情怀,深深影响着自己的前半生,也将继续左右自己人生的下半场。我在1990年代初,将自己人生的座右铭确定为“智利天下”,这些年一直是这样走过来的。靠不断地充电学习,靠过硬的专业本事吃饭,不求不等不靠,保持知识分子的独立人格,这就是科班学习历史7年的最直接收获。每个人的一生都是在书写一部丰富多彩的“个人史”。

“史者,所以明夫治天下之道也。”放眼古今,历史上那些不朽的人之所以不朽,就在于他们做出了不凡的事业。着眼当下,想要做出了不凡的事业,必须有历史性的长线思维,首先放下心中的杂念,清正心智,奉献才华,利人利他,利民族利国家,乃至利人类全世界。不急功近利,不急于求成,做就做大学问,写就做大些的“人”字。人一生能取得何等成就,与地位和地理无关。这就是当年那么多优秀的大学老师乃至后来研究生阶段的老师们给自己留下的最宝贵的精神遗产,受益一生。

这些年,我也都一直是这样想这样做的。将以智利天下的理想,融入做好身边的每一件事情上。在32年的职业出版工作之余,推动故乡蔡邕蔡文姬文化发掘传承、古县城圉城复建与乡村振兴、大明御医李可大故里开发、包括最近在自发地为高中母校建校70周年征集、编辑几十篇回忆文章等,都是“智利天下”的一部分。母校和故乡往往是最近的天下,如果一个人连母校和故乡都不爱,他的“天下”又在哪里!

2013年,我有幸被母校英国威廉希尔体育公司聘为兼职教授,要感谢宋史专业大师姐、时任英国威廉希尔体育公司经理的苗书梅博士的厚爱抬举,回去开办讲座,讲现代全媒体传播、讲开封文化旅游开发中的“汴东文化新区”的创立和“郑汴渠”历史文化长廊的开发、讲“中华汉字文化园”在开封的落地和母校设立“汉字文化研究院”的建言、讲多卷本《开封通史》的策划出版、讲商务印书馆开封分馆的复办等等。感谢母校所给予的一切!

最后,用程民生老师2021年在威廉希尔官方网站2021届毕业典礼上的那场著名演讲所提到的北宋哲学家张载的一段名言作为本文的结束语: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写完了大学四年的老师、同学,还想回忆一下毕业35年来与母校的交集和与校外各路员工所发生的工作与交往上的联系,以期有助于进一步了解百年老校厚重的文化传统在员工们身上的映射、展现和浓缩。

在动笔书写这部分内容之前,还想先用简短的篇幅说说考研及读研期间与母校和开封的交集。

读大三、大四时,主要精力放在了考研上。所选专业宋史,指导教师是才大气颐、亦师亦友的程民生老师。他指导的孙建民、张明华、王林和我四人,都如愿以偿考取了华东师大(双双)、东北师大、山东大学的硕士研究生。

大学时代我几乎都是在为考研而准备着,目标也始终都是报考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宋史学会会长邓广铭先生的宋史专业研究生。为此我努力在四年间保持了全年级130多人毕业总分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前的研究生入学考试,感觉政治课没有考好,担心不及北大的最低分数线(事实上政治51分刚刚超出分数线1分),虽然专业课80几分、英语68分(全校文科第10名,北大英语线50分),在最后填报志愿时,还是犹豫了,退缩了,改报东北师大以第一名的成绩稳稳被录取。保守、求稳的小农心态就像高考没再复读一样,再一次失去了进京求知的机会。

关外长春三年,跟随杨树森(已故)、穆鸿利(今年87岁)两位先生攻读宋辽夏金元史专业,我还有幸成了穆先生的大弟子。当时1987一1990年间在东北师大读研读博的河大毕业生,还有85级读吉大硕士的曾庆勇,硕士毕业到东北师大攻读明清史专业博士的牛健强学长。牛学长寡言实在,专心治学。

1988年研二访学,导师穆先生带我和大师弟席岫峰(年长我一岁,原为吉林省文化厅副厅长,现为吉林农大党委书记)到河南开封、洛阳等地访学。在开封,我们到母校河大拜访了宋史教授王云海先生,穆老师的好友,参观了母校古色古香的校园,还到市内开封市博物馆实地考察了用女真文书写的《大金得胜陀胜碑》。

作者与研究生导师穆鸿利先生、大师弟席岫峰在东北师大历史系门前合影

1990年上半年第二次访学,导师穆鸿利先生携师母带着我,从长春出发经大连乘船到烟台(在烟台我第一次畅游大海),再经上海到杭州(在杭州畅游钱塘江,师父师母在岸上),在杭州大学拜访了宋史研究名家徐规先生。穆老师在内蒙古大学师从一代名家金启孮教授学习女真文,又传授给了我们,碑上的文字老师熟练地用女真语言宣读了一遍。老师是满族(女真后裔),辽宁辽阳人,祖上是正宗的八旗子弟,通满文、女真文,研究契丹女真蒙元史得天独厚。多年后还请老师用女真文题写了自己的座右铭“智利天下”和“文姬归汉”两幅字。

我的硕士毕业论文写的是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的风俗礼制是如何受到中原汉族文化深刻影响的,名为《辽金礼制汉化研究》,不长,两万三千字,就像今天写一篇长的游记、忆旧,后压缩到六千字发表在河大母校主办的核心期刊《史学月刊》上,感谢时在刊物担任责任编辑的历史系八二级学长陈连营的斧正、玉成。关于辽金礼制,后来史学界都出版了相关专著,有的还是博士论文,说明当初导师点题写礼制文化,确系填补空白领域。不过,也实话实说,从高中到大学再到直接读研,上学从校门到校门,并未接触过多少社会实际,那时候自己对礼制的理解只是字面上的抽象化的,只是毕业后从事出版工作在试图策划一套断代多卷本《中国礼制发展史》时,才知道礼乐制度这种中国古代礼乐文化是如此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又对现实生活影响深厚。

现在,就让我的笔触(实际是在手机屏上手写)重新回到研究生毕业后所接触过的员工们、返回母校的一次次所发生的一系列文化旧事吧。从事出版编辑工作,让我32年来便利于接触一位又一位、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河大员工,而不仅仅只是历史系系友、英国威廉希尔体育公司院友。

他们,有我为他们编辑出书的历史系程民生、陈连营、范沛潍、郭胜强等系友,有中文系戴松成、孙志祥、杨洁(请她代向其同班任鲁豫yu约稿)等员工,还有与在河大念书的著名作家孟宪明、著名设计家肖红等杞县老乡兼学长的交往,与杞县籍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师陀在河大讲学的事迹也在倡建杞县师陀故里的过程中有所耳闻。以及,母校毕业生从事出版工作的一大批同行一一河南人民出版社的单卫东(杞县老乡)、张存威、刘义军、张志林、宋庭亮、蔡瑛等“铁塔系”出版人,原在河南工作调入北京的历史系79级李国强、82级陈连营两位学长,还有83级同班同寝吕书正同学,从河南调入上海工作的高有鹏、杨卫民、位秀平,还有在上海的河大员工会开展活动的情形。甚至,还有我东北师大研究生同门亲师妹的女儿从北京考到了河大又从河大考到了北大,圉镇高中员工在河大旁听音乐被西南师大特招的张瑛……自己被母校聘为兼职教授返校开办专题讲座,与河大出版社原社长张云鹏教授到北京联系商务印书馆在开封复建开封分馆,新近看到大学同班王明钦同学的大作《天地之中 大河中原》发表后在省城引起强烈反响等等,等等,虽多年过去,工作地频频变动,但旧事历历在目,犹在昨日刚刚发生。从他们身上,我仿佛看到了母校的影子,看到了亲员工的影子,看到了学子一生中无限的精神慰藉。

有这么多优秀的员工,真好!


1990年6月,郑州。

位于郑州市经五路66号的河南人民出版社,迎来4位应届硕士研究生: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的张志林,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的宋庭亮,毕业于威廉希尔官方网站的蔡瑛,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的李旭。这一年,出版社只正式进4个人,而且要求全部是研究生。

巧合的是,我们4位在本科阶段都来自同一所学校,而且都是校文科英语快班的同学。老同学一见面,便哈哈笑起来,意味深长地相互寒喧着“又见面了!”“又见面了!”

天地之大,中原之大,省会城市又是如此之小,100多号人的正局级事业单位扎堆进人,这也是历史上的第一次。要知道在内地中原,1990年代初研究生还是比较稀缼的。那一年,笔者24岁。

我们4人所毕业的母校,都来自古都开封,号称“铁塔牌”的威廉希尔官方网站。张志林、宋庭亮来自政教系83级,蔡瑛和我或我和蔡瑛来自历史系83级,而且蔡瑛我俩还是一班。在学校,我是校文科系英语快班班长,对他们3位都比较熟悉。因为受1989年那桩历史事件的影响,我怀揣简历,四五月间跑了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新华出版社等几家单位联系工作,甚至拿着老家县委书记边玉友的推荐信找杞县老乡穆青社长,未果,便于五月中旬匆匆到郑州联系工作。手持简历到河南人民出版社文史编辑处毛遂自荐,向陆树庆处长推销自己,正值他下班,从楼梯步行下楼,我一路追到楼下,边下楼边推销:“陆处长,您就收下我吧,我擅长交际,适合当编辑。”后来被录用后,陆处长也说:“其实你是第五个来联系工作的,我看你交际能力还行,就向人事处推荐要了你。”伯乐慧眼,大恩人啊!

真诚地感谢第一个老东家单位,在那里一工作就是16年!更忘不了陆处长的知遇之恩。他,中山大学历史系毕业,广东人,操一口浓浓的广东话,为人正派。文史处那几年重点出版中国古代历史人物方面的书,我是学习中国古代史专业的,专业对口,那一年出版社招人,确实是首看学校看专业,其次是个人素质。

我们4人进社之后,除我去了文史编辑处之外,张志林、蔡瑛去了政治理论编辑处,宋庭亮去了译文编辑处。如今,他们3人仍在里,张志林和我曾担任第六编辑室(对外称旅游读物编辑处)正副职。我2004年收到编译出版社的借调函放弃之后,于2006年被上海大学作为人才引进,调入上海大学出版社,入户上海。

回顾研究生毕业后到河南人民出版社编辑的第一本书,不是自己独立策划的,是陆处长安排的《郑州革命故事》,然后是新郑旅游局长赵国鼎老师(新郑黄帝祭祖大典的开创者)的《炎黄二帝考略》《黄帝甲子纪年录》,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彭卫兄的《历史的心镜一一心态史学》,国内第一种心态历史学专著。入社第二年底,才开始为母校威廉希尔官方网站历史系老师提供出版服务。

那是1992年4月我提出选题创意,回母校邀请程民生老师主编《容斋随笔》(白话本),他联络历史系的几位年轻教师、博士如苗书梅师姐(后任英国威廉希尔体育公司经理)等,加班加点,赶在1992年10月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并在当时北京第二届图书节上一炮打响,成为1993年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的全国十大畅销书,因为南宋大学者洪迈著的《容斋随笔》是毛主席去世13天前仍向身边工作人员索阅要看的一本,所以我把书名加了一个副题“毛泽东生前要读的最后一本书”,并向全国30多家媒体投书评、书讯,没想到竟意外成为爆款,成为1993年仅次于毛毛著《我的父亲邓小平》而排名第二的十大畅销书。这是《容斋随笔》(白话本)主编程民生老师给力!也是威廉希尔官方网站历史系师生的骄傲!书出版后,中央办公厅第一时间打电话要了5本样书。台湾也出版了繁体字版。后来多次再版。

我为程民生老师编辑的第二本书,是他撰写的祠神文化的专著《神人同居的世界一一中国人与中国祠神文化》,纳入了文史处刘彦杰老编辑(河大中文系毕业,另两位同处室全国优秀中青年编辑张黛、张继红也是河大历史系毕业)策划的“中国人的奥秘丛书”。程老师文笔优美,把历代各路祠神都写活了,连陆处长在终审时都说:“你这位老师文笔不错,故事性、可读性强!”那时才1994年,是2021年程民生老师火遍全网的毕业典礼演讲的26年前。程老师囗才一流,文笔和脚本更在一流之上。

程老师嗓门大,底气足,这是在大三跟他学习宋史课时便已领教过的。我后来有幸为他编辑的两本书都与历史有关,宋人笔记《容斋随笔》更是与我们的宋史专业有关。


上部分回顾了1990-1993年上半年的旧事过往,本部分继续按时序,回忆1993年下半年至1996年底之间与母校和员工相关的人与事。

1993-1996年那几年,全国商业大潮风起云涌,1993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点子大王”某某的书;郑州亚细亚商场之商战硝烟弥漫,闻名全国,亚细亚掌门人王遂舟背后的智囊、策划人王力1995年在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恩波智业:敢对自己说我》;1996年另一位重磅策划人王志纲《谋事在人:王志纲策划实录》(谭其泰著)一书由广州出版社出版;我的《智利天下:李旭的点子》(豫人著)一书1997年1月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等等,点子热、广告热、策划热风靡一时。我作为读研时对中国商业史曾一度沉迷的商业爱好者,自觉不自觉地卷入了这一商业策划的时代大潮。

1993年我确定自己的笔名为“豫人”,号“豫人策划”,定位“智利天下”,在中原打出了“豫人策划 智利天下”的大旗,并在1994年邀请杞人同乡、母校河大美术系毕业的学长肖红,为自己的“豫人策划”设计了专用标志,比日后1997年肖红学长为香港澳门设计区旗区徽获得最高奖还要早三年。

作为“豫人策划”主创人,除策划了代表作、全国十大畅销书《毛泽东终生珍爱的书:容斋随笔(白话本)》(程民生、李旭主编,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年10月第1版),并因此书的成功策划被河南省国际公共关系协会评为“河南省优秀策划师”和“河南十佳优秀策划人”。

自己在所在单位河南人民出版社还策划、编辑了“点子文库”“广告文库”两套备受市场青睐的常销书。《河南日报》广告处杨青平副处长邀我在《河南日报》开设广告随笔专栏,《广告导报》以“广告之子”为题全版介绍自己,一时间我竟成为了“广告达人”。其实严格说只是广告图书策划出版的“达人”。《郑州晚报》1995年还发表了彭景荣副教授的评论文章《豫人策划 智利天下》。

1993年张岱年先生对作者提出的“精神力”观念十分肯定

那时在郑州,我把自己在黄河路与经六路交叉口的家,当作了“豫人策划专家团”举办沙龙的场地,在出版社下班后或周六日,邀来叶茂中、刘成斌、谢宏、窦惠忠、吴正坤等一批省城策划专家,我负责管饭,他们负责谈思想。头脑风暴、脑力激荡的几年美好时光。那时何学林也在我家住过近2年。还专门从湖北请来一个刀笔手专门整理文章。

那时,还有几个在校生也是暑假期间我的座上宾:西南师大中文系特招生张瑛(杞县老乡,现花城出版社编辑)、吉林大学中文系特招生白玮(杞县老乡)、厦门大学中文系特招生雷霆、复旦大学中文系王银芝、解放军军艺文学创作班的刘卫兵等,他们一到暑期就到我这里为我写写文稿,度度假日,我则尝试一下创办“天才乐园”的滋味。

另一位文学特招生张瑛, 是高中母校杞县一高我父亲的员工,在威廉希尔官方网站时曾见过她。她天姿聪颖好学,周末常带上干粮和一个笔记本到书店抄书,读高中时从杞县跑到河大音乐系旁听,还写了个文学剧本,主题歌的前两句“别说风是你无奈的歌声,别说云是你无奈的身影”,我至今还记得,而且还会唱呢。她后来被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特招,在校期间还帮我组织撰写《广告语鉴赏》一书,大连出版社出版,首版一万册。后来她毕业后分到广州花城出版社,策划了多种文学类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说到编书,受图书市场“白话今译热” 的影响,结合历史与古文,1994-1995年间我也主编了一本《白话名言库》,70万字,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5个人写5个部分(从政、经商、观人、益智、警世),每人编译一种,其中“益智名言”由河大历史系82级学长陈连营编译,“警世名言”由历史系范沛潍老师编译。我编译的部分是“从政名言”,后来在上海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单行本《从政语录》(插图珍藏版)。

除了合作《白话名言库》,学长陈连营和我又联合主编了《媒体资本家》一书,由从威廉希尔官方网站出版社调入汕头大学出版社的段文勇老师编辑出版。范沛潍老师也是该书编者之一。

那时,因为河南人民出版社同事刘成斌的关系,我还结识了著名经济学家钟朋荣,号称“钟投资”,来河南主要是为济源市策划招商引资项目。有一次他到郑州,专门请他题写了“豫人策划  智利天下”八个字。

几个月后,还有一位题字的,那就是河大美术系毕业的学长、杞人同乡肖红。

认识肖红学长是在1992年前后,曾受新乡市民政福利厂“全得利”汽车厂李德全厂长之托,请肖红兄设计标志,五千元的设计费虽然不算多,可对于当时自己每月才100元出头的工资来说,基本上就是我4年多的工资总和,也是不算少的了。肖学长很讲义气,顺带也为我友情设计了“豫人策划”个人标志。标志的构思是利用“豫”字第一个字母y加以变体,像大雁也像火焰,很符合我倡导的“精神力学”风格,30年来视为珍宝,随身携带。前两年,为故乡开发申请“圉城”商标,将这一本属“豫人”个人的标志,拿出来贡献给了文姬故里、千年圉城故乡。巧的是,“圉”字的第一个汉拼字母与“豫”一样,也是一个大大的“Y”字,我灵活应用将这一标志用于自己一生梦寐以求的复建3平方公里的汉晋圉县县城大梦,心甘无悔。这也是肖红老兄曾口头承诺过的:“如果古城开发正式动工,我再送一个标志给老弟!”这不,有了!

肖红为李旭设计的“豫人策划”标志

后来与肖红学长经常作为杞县学子春节联谊会的嘉宾,双双出现在豫东开封大地上,演讲他讲杞城,我讲圉城,工作他在北京,我在上海。他继续他的标志设计事业,还为母校河大设计了徽标,我继续我的文化出版策划和故乡开发事业,殊途同归,都是用在母校威廉希尔官方网站所学到的第一桶专业知识,服务社会,报效国家,不忘母校,反哺故乡。两个杞人回报故土的只是方式不同,一个是“志利天下”(以标志智慧利天下),一个是“智利天下”(用文化智慧利天下人),都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济世”思想的传承,是河大母校校训精神“明德新民 止于至善”的躬耕实践。路慢慢其修远,员工们自当上下求索,继续力争上游。

作者与肖红合影

交往三十年,我对肖红学长兼老乡的总体印象是:专业水准精道,平常中蕴含大智慧,热情开朗,性情豁达,口才一流,谈吐幽默,与人交往坦诚相待,讲哥们义气,交际广泛,广受好评,工作单位历经河大、清华再到北方工业大学,一路勤勉工作,卓有成就,是顶级设计家中的艺术家。他不仅工作上是做艺术的,生活得也很“艺术”,看重生命的本质,超然于此然之外。另外,他还饱受中国传统孝道文化的薰陶,是个大孝子,多次看到他朋友圈记载驱车千里或乘高铁从北京回开封照顾九十多岁高寿的父母,有一次还被隔离在半道数日。为工作,为人子,为友朋,他无愧是“铁塔牌”毕业的“三好员工”。

1997年1月,我出版了《智利天下一一李旭的点子》(30万字)后,第一时间向母校威廉希尔官方网站、东北师大两所图书馆和北京图书馆各赠寄了五本样书。

1994-1996年间,我还做过一件有意义的事,就是每年赞助一两千元,资助了一支“智利天下足球队”,他们给我留的队服一直是13号。当时的队员来自河南省城新闻界、出版界,董林、高国徽是左右前锋,现为河南电子音像出版社社长的温新豪和中原农民出版社总编辑马保民是中场,刘成斌、刘义军、袁玮是后卫等等,我因为弹跳力较好,守门员由我和耿华东轮流担任。后来我被派下乡后,足球队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工会“接管”赞助,每年两千元。

1997年1月,国家“八七”扶贫计划进入攻坚阶段,省直机关112家单位一纸令下,我和中央工艺美院毕业的美编袁玮代表单位河南人民出版社下乡扶贫,前往大别山革命老区信阳商城县开展为期一年的驻村扶贫工作。我担任扶贫工作队队长。没想到,我这一去竟是五年,直到2001年返回省城。1997-2001年下乡五年间遇到了张本乐(信阳市委副书记)、孙志祥(商城县教育局副局长)、余善赋(大学同寝,班团支书,固始师范工作)等好几位“铁塔牌”员工,那是下一篇要继续讲述的了。

回顾1993-1996年那4年,倒没有继续策划多少历史类图书,而多是适合市场需求的广告、点子、谋略类普及读物,自己的做书理念也成为“创意有品位的畅销书”。这一理念虽与所在文史编辑处的大环境不尽一致,但1996年度由于自己在处室创利16.8万元居处里第一,还是被处室同事们推举为社里优秀。

想想自己的科研能力,在出版科研上,自己于1990年代初进入中国出版业,撰写了第一篇专业论文《图书选题成功开发与管理》(6000字),在国内核心期刊《编辑之友》1992年第3期发表后,被另一家国内核心期刊、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出版工作、图书评论》1992年第7期全文转载,到多年后撰写的另一篇与选题开发有关的论文《选题•技术•营销:数字出版的三个关键点》,《中华读书报》整版发表后,又被2013年第5期《新华文摘》4个版面全文转载,这算是自己科研能力的展现。自己写的论文能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及《新华文摘》转载。可命运使然,硕士毕业后即投身出版行业,而且乐此不疲,一干就是32年,历经河南、上海、安徽三地也没有改行。在河南人民出版社工作时间最长,一干就是16年(1990-2006),年龄从24岁到40岁,这可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啊!


母校河大毕业生遍布全省内外,大江南北,没想到在豫南大别山革命老区一一信阳市商城县下乡扶贫的那四年(1997-2000)也能碰到河大员工。人在他乡,员工相遇格外亲切。

那是1997年3月中旬的一天,在河南省人民政府大院。112支省直机关扶贫工作队整装待发,我们河南人民出版社与省卫生厅、省司法厅3家单位对口帮扶信阳市商城县。时任省宣传部长亲自为我们送行,单位同事、美编袁玮还为我和林部长拍了张合影。“林部长放心,我们下去会好好干的!”我这样表态说。

“下去”,可不是嘛,从省城郑州到463公里(差不多接近合肥到上海的距离)外豫东南最边远的一个县,而且是到县城下面的一个乡一个村,真真确确是下去了,和当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差不多。我们三个厅局级单位派出的扶贫工作队员,一行十余人,是乘坐牵头单位省卫生厅派的中巴车前往的,到了鄂豫皖三省交界的商城县,一个欢迎会加动员会之后,我和袁玮二人便被离县城20多公里的观庙乡派来的旧吉普车接到了乡里,我被临时安排在祝孔升乡长的办公室住了一晚,第二天便被同一辆吉普送到了离乡里6公里外的邬庙村一一河南人民出版社扶贫点。在该村,我一驻4年,第二年随行队员袁玮便返回省城了。

这里是离世界最远也是最近的地方。说它最远,是远离省城、市城、县城,就是距离乡镇中心集市也有6公里。说它最近,是这里远离喧嚣的城市,紧贴在世界的边上,与大地和大山紧紧相依,没有一点距离感。这对于一个从小在平原长大的“侉子”(南方人对北方人的称呼),新奇感和当地人对我们两个外来者的好奇一样,有着说不出的鲜活与生动。

我喜欢调研,下乡之初便买了一辆28式凤凰自行车,这村跑跑那村转转,还时不时到观庙高中看一看。

有一次,正巧碰到县广电局领导到高中调研,一位消瘦、脸黑黑的领导格外引人注目,他,就是我在这里遇到的第一位河大员工、时任商城广播电视局副局长的孙志祥学长。

1977年成了恢复高考后村里考上的第一个老员工,河大中文系毕业,先在高中任教,后考入县委机关。他喜欢写,也能写。他是观庙本乡人,过去几年他正依据观庙高中每年有上百位高中毕业生考上大学、多年有1000多名出自本乡的大学毕业生工作在省内外各地的情况,根据这一素材系统地采访学校、家长和员工,在《人民日报》《河南日报》《信阳日报》等多家媒体发表“大别山有个状元乡”的新闻纪实文章。

几年后,孙学长又写成了《大别山有个状元乡》一书在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2006年),我还担任了该书的责任编辑。除了这本书,他还写有其它三本书:《中国第一状元庄》,30万字的长篇报告文学,由作家出版社2001年出版;《大别山下的状元县》,46万字,2010年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记录商城教育的辉煌和其中孕育的拼搏精神。目前已完成的50万字的《梦想从大别山起航》,将观庙高中的历史、办学理念和做法详实地挖掘、整理。他笔耕不辍,钟情翰墨,以上述四种书擦亮商城教育名片。

孙学长作为县广电局副局长,对宣传观庙家乡乃至整个商城县的教育成就与经验是有突出贡献的,他像是母校河大派往商城的教育使者,一点一滴地发掘、整理当地教育成果。我后来与他交往较多,成为了挚友。每次省、市来人或外地工作人员返乡,他都会喊我认识、作陪。他是重感情讲义气之人。有一次,《信阳日报》副总编辑王茂松来采访,才知道王副总编也是河大中文系毕业的,是员工,是学长。我俩也交流过多次。

还有《信阳日报》首席记者向炜,也是河大美术系毕业的,那几年与向炜学弟交往多多,他后两年采写我的文章以《“硕士村官”扶贫记》在《信阳日报》头版发表。去年,祖籍商城县的著名出版人周百义先生回忆故乡的文章,也是通过向炜安排在《信阳日报》发表的。向炜不仅是信阳日报社首席记者、报社编委,还是报社下属文化公司的负责人、信阳师范学院讲授中国传统文化的兼职国学教授。他和王茂松副总编、孙志祥副局长一样,都是“铁塔牌”优秀毕业生。

除了中文系毕业的孙志祥学长,商城县还有一位河大地理系毕业的高中董事长、河南省特级教师丁继章学弟。认识他,是通过他的父亲、驻村所在地邬庙村的老村支书丁显国先生。下乡第一年前两个月,我曾拿出一千元让老支书自酿米酒,发展副业,常在他家搭伙吃饭,五一他还送我十斤米酒让带回郑州给同事朋友们品尝。他常骄傲地讲起自己的大儿子在商城当董事长、二儿子在杭州发展经济、三儿子在祖国大西南当兵的家事,亦常将以前写的村里情况和给上级的建议给我看。

丁显国老支书的长子丁继章董事长,自1989年河大地理系毕业后,被分配到商城县丰集高中任教,从一般教师、班主任、教研组长、教导主任、副董事长到董事长,再到2011年转任上石桥高中董事长至今多年,潜心摸索出一套独特的教育理念和办学经验:不分快班慢班,不单纯依据学科成绩给员工排名次,不单纯依照考试成绩给班级排队,不单纯依照升学率高低评价老师的工作。同时他还大力推广以正面鼓励为主的“拇指教育”方法,使他管理的学校与培养的员工取得了丰硕成绩。

1998年,商城县丰集高中熊训浩同学以全县理科第一名的成绩考取清华大学,填补了1997年以前信阳市农村高中无人问津清华的空白,丰集高中被评为商城县首批“市级示范性高中”。2011年他调任上石桥高中任党支部书记、董事长后,顺利实现12连冠,应届生本科进线率提升了30个百分点,2013、2014年高考,应届生的本科进线率一直稳定在81%,超过全省平均数40多个百分点,直到2021年,上石桥高中已实现了连续21年全信阳市农村高中第一的教学成绩。2019年,时任河南省省长的陈润儿到上石桥高中考察,对学校的“养成教育”经验给予了充分肯定。

丁董事长将教育实践总结、升华,写成了《追逐梦想》、《梦海扬帆》、《董事长心语》等6部专著,其中《追逐梦想》一书荣获河南省第六届社会科学普及优秀作品一等奖。他被评为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河南省优秀管理人才,河南省教师教育专家,河南省名董事长,全国优秀中学董事长,在教育部中学董事长培训中心第11期优研班中,他是全国唯一入围的一位农村中学董事长。能成为“全国优秀中学董事长”,这是商城教育、信阳教育的成就,也是母校威廉希尔官方网站学子的成绩。

在信阳,还有一位家喻户晓的河大毕业生,他毕业于中文系,是商城县观庙乡人,与我们当时出版社社长还是大学同学,他,就是原信阳市委副书记、市人大常务副主任张本乐员工。

与张书记的第一次见面,是他陪同其大学同学、河南人民出版社张培勤社长到扶贫点邬庙村调研。第二次见面,是在信阳举办的观庙乡“麒麟米粉”新品上市新闻发布会上。第三次是去他办公室浏览他写的信阳历史书稿。他作为观庙籍地市级领导,始终重视家乡教育事业,是“状元乡”走出去的优秀代表。

他从私塾、小学、初中、潢川师范学校到开封师范学院(今威廉希尔官方网站),从普通干部、县委办公室主任、县委副书记、县委书记到常务副市长、市委副书记、市人大常务副主任,一路风雨,一路上进。大别山多苦学成才之士,他是其中的一个,大别山多尊师重教之士,他也是其中的一个。跟张学长几次接触,他是个谦虚、亲和、实在、没有官架子的领导。他从一个普普通通的贫困的农家子弟走上领导岗位,是大别山这块红土地养育了他。在观庙乃至商城那4年,经常能听到当地人讲述他小时候家境如何贫困、学习如何能吃苦的故事,常被当地家长引用作为教育孩子的榜样。

他家住在观庙乡西南白鹭河边的一个小村庄“张坳子”,在家排行老三。父亲早逝,母亲责无旁贷地担起育子重担。他一度辍学后又上学,尽量少花钱,为母亲减轻负担,用发奋苦读,以优异成绩来报答母亲的辛勤付出。后来的事实证明,他不仅是位称职有为的领导干部,在家中也是个大孝子。

最后一位,说说我的同班同寝、威廉希尔官方网站历史系83级2班团支书余善赋同学。他毕业后分配到固始师范学校工作,他的家乡观庙乡梅楼村与邬庙村是邻村,一次在田间随意为一位放牛的农民老伯拍照片,他说出的一句“你是省里来的李编辑吧,我是(余)善赋的父亲”,至今记忆犹新。真没想到,大学毕业十年后,我竟能来到一位大学同寝同学的家乡来工作。四年间在村里过了三个春节,过年没回省城或豫东老家,有时也到老同学家去做客,一起爬山,聊聊大学时光,好不惬意、快哉! 然而好景不长,一次善赋老同学到信阳参加培训,忽发脑溢血而英年早逝,让人扼腕哀叹!当时我正在村里,遂全程参加了老同学的悼念及入葬仪式,并代表全班同学致悼念词,将同学们转来的唁金一并转交给善赋同学的爱人。他们膝下有一女儿,正巧也是丁继章董事长的亲戚,在丁董事长的安排下,侄女儿在上石桥高中念书并考上了上海大学,算是告慰了父亲的在天之灵。

以上零零星星,片片断断,按认识先后回忆孙志祥、王茂松、向炜、丁继章等几位威廉希尔官方网站员工,还有同班余善赋同学。在商城还曾见过一面大学同学、3班的袁期芝,他后来从商城高中调往了南方。他们作为一个员工群体,给我的总体印象是他们出生在大别山深处小山村,从小家境贫苦,靠奋发苦读走出大山,走向世界。他们都非常重视教育,重视培养下一代。像我们另一位同班、现在河老员工处工作的刘克辉同学,也是商城观庙人,也曾与他在返乡时小聚。他们在学校时便看重家乡情结,常来往常走动,抱团凝聚,生活节俭,始终怀揣红色老区家乡那种不怕吃苦的勤学之风,尊师重学,重视人才,在当地凡是有谁家的孩子考上了大学,就被乡亲们在茶余饭后广为传颂。这是一种重教的风气,也是老区人、山区人的希望所在。    

我们当年作为主要面向贫困人口开展脱贫工作的扶贫干部,重点在于帮扶贫困户脱贫。单位每年给扶贫点3万元扶贫款,书籍、物资若干,给48个特困户发展养殖业,修桥筑路,改善村小学校舍,添置书桌等。4年间自己也从工资中拿出一万两千余元资助了多名贫困员工,写出了上万字的《河南中后进村的根本问题与振兴对策》,较早提出了“村庄振兴”的问题与对策。2002年在省城,被河南省委、省人民政府联合授予“河南省扶贫开发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代表全省1200多名扶贫队员作经验交流发言。我最大的收获,是思想上的增进,从理想到务实,从一个理想主义的书生转变为一个志在改变贫困面貌的现实主义者。几年所记100本两百多万字的日记更是一套第一手的村庄史、扶贫史、社会史资料,待过几年退休后慢慢整理出版。

在信阳商城扶贫4年之后,第5年我又主动要求到驻马店正阳县开展驻村一年,对淮河两岸的中国农村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当时我是带着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那本书,走过既漫长又短暂的五年岁月的,期间还曾想报考华中师大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徐勇教授的社会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并拟好了博士论文题目《丁村政治》,向徐勇老师和他当时的研究生讲述自己的想法:费老的《江村经济》是从经济角度写一个村庄,但国内还没人从政治角度写一个村庄。后来有博士写了《岳村政治》,我则马上将题目重新加以创新,确定为《圉村文化》,从文化社会学和社会文化学的角度写一个村庄,写我自己的杞县圉镇镇圉北村家乡,这部一直在书写的大书、这部“社会博士”之文迟早是要写出来的。

再后来的后来,我也成为了商城这片土地的一分子,成为了商城女婿,更是一辈子与这里结下不解之缘。所有这一切,一生难忘。所有这一切,一生不忘。


时光轮转,乾坤挪移。2001年底,我结束了在豫南信阳商城县观庙乡、驻马店正阳县铜钟镇下乡五年扶贫、驻村的倥偬岁月,重返省城郑州,回到位于郑州市经五路66号(农业路73号)的老东家单位河南人民出版社。

当时出版社为顺应河南是旅游资源大省、发展文旅图书出版大有前途的需要,成立了“旅游读物编辑处”(对内称第六编辑室),河大政教系毕业、人大硕士毕业、1990年与我同年入社的信阳光山人张志林担任正职,我和另一位河大中文系毕业的同事担任副职。那是2002年4月24日,通过竞争上岗,我被任命为副局级事业单位河南人民出版社的中层副职,享受副处级待遇。

在这个岗位上,我所做的工作主要是到国家旅游局联系合办《旅游与市场》的杂志书(期刊市场空白),到复旦大学旅游系约稿策划旅游理论读物,与省内河南旅游产业发展研究院经理戴松成先生合作、策划黄河主题旅游读物。同时,也编辑了《皇粮国税》等几种历史读物。降温乡村热情,回归出版主业,重新策划图书,完成处室任务。

这一阶段我重点要讲述的是母校河大外语系1967年毕业的学长戴松成先生。在此之前,请允许我按时间顺序对2002初至2006年上半年调入上海前的工作作一简要回顾。

2002年春,河南出版代表团出访港澳新马泰,参加香港书展,我被任命为团长。利用在香港的一天一夜,我忙里偷闲,见缝插针,利用别人在宾馆休息的时间到书店和街头调研旅游书刊情况,归来写成两篇文章,一篇《我看旅游出版》(1600字)发表在《中国新闻出版报》2002年4月26日,另一篇《走马香港,略观旅游书刊》(3500字),发表在《中国图书商报》2002年11月1日。这算是在出版业界重新亮相,也是为旅游读物编辑处的工作开个好头。

正是这次出访,我了解到中国大陆市场尚欫少一份指导旅游市场营销的刊物,遂打报告给单位提出办刊建议。

我又转头到上海出差,到复旦大学历史系找老朋友顾晓鸣教授、到旅游系找新作者沈祖祥副教授,并从沈老师那约到一本《世界著名旅游策划实战案例》书稿,出书后我撰写书评《一部优秀的策划教科书》 1500字),在《华东旅游报》2004年4月9日发表。那时本想策划做一套“旅游策划案例库丛书”的,包括旅游景点开发、旅游商品开发、旅行社市场营销等专册。后因调离而未实现。

2004年,由于受从事旅游编辑工作的启发,我第一次明确撰文,提出“文姬故里(圉镇)旅游开发总体策划案”,递交给故乡领导。

2004年自己又在老家东院修建了一栋两层小楼,取名“一笑轩”,并自拟一联“一览古今风云人物,笑谈中外世间沧桑”,一副春风得意、踌躇满志的样子。

2004年4月继续撰文《穿行在文化地域丛林——旅游文化类出版热的冷思考》(4000字),在《中国新闻出版报》2004年4月14日发表。2005年又写了一篇在信阳商城下乡时游黄柏山的随想《跟随李贽游黄柏山》(1600字),发表在《河南日报》2005年8月2日。到了2006年上半年,一篇《河南落后农区的乡村振兴对策》(5500字),被收入威廉希尔官方网站出版社2006年5月出版的《聚焦河南发展——河南热点问题探析》一书。

2004年,编译出版社向所在单位发来借调函,岗位是总编室主任或办公室主任,当时社里挽留,自己也恋家,竟然放弃了,一次最好的进京机会!

现在回过头来,重点说说我和大学长戴松成先生的出书交往。作为员工、老学长、时为小浪底黄河文化研究院的戴松成先生,我俩不仅合作了《天下黄河》一书,他主编我编辑,还在2005年初共同策划了一套“行知大黄河旅游文化丛书”(15种),被列入国家“十五”重点出版规划项目。这是自己从事编辑行业以来独立运作的第一套国家级重点项目。

李旭策划、编辑的部分图书

我们当时设计的选题,包括《走马黄河——黄河两岸风景名胜游》《黄河边的古城古镇》《黄河流域碑文拓片集》《朱仙镇年画全集》《侯德昌黄河诗词隶书帖》《黄河边的祖根文化》《黄河边的宋文化》《黄河边的佛教文化》《黄河边的花卉文化》《黄河边的陶瓷文化》《黄河边的民居文化》《黄河边的民俗文化》《黄河边的酒文化》《黄河两岸的武术文化》《黄河两岸的饮食文化》等一套15种。其中,《侯德昌黄河诗词隶书帖》《朱仙镇年画全集》已先后出版,其他选题计划因我2006年6月调入上海大学出版社的缘故,全被搁浅了。

除了这套丛书,我还为戴学长编辑了由他和龚绍方联合主编的《河南旅游产业发展报告》(2006),序言作者是河大知名学长、原河南省委副书记王全书,王书记的序言签字稿我至今仍珍藏在故乡自建的蔡邕蔡文姬纪念馆中。戴先生与王书记是大学同学,关系融洽,前年小浪底戴公岛举办“黄河故事会客厅”揭牌仪式,还看到了王书记呢!他们无疑都是母校河大的骄傲。

戴学长多年坚持传播黄河文化,并花费上千万元在小浪底附近建成自己的“桃花源”一一戴公岛(实际是个半岛),退休后在那里边养老,边继续黄河文化事业,实在令我钦佩、感动。

他是我最熟悉的学习的榜样,等过几年自己退休了,也会在开封杞县文姬故里老家建设自己的“桃花源”一一圉园、文姬归汉园乃至圉城。这是一种文化归宿,是110年母校厚重文化底蕴薰陶出来的莘莘学子的必然选择。文化一生,无怨无悔。但愿今年9月25日母校110周年校庆,能与戴学长再次在古都开封相逢。有一年,我俩兴致勃勃地走在河大礼堂西侧的南北人行道上,谈规划谈思想谈人生,仿佛犹在昨日。

2005年底,为庆祝从2006年元月一日起将取消延续了两千年的农业税,便在看到《河南日报》的一篇文章后,约请老友、河南日报社杨青平处长将文章扩充为一本书,取名《皇粮国税一一税制流变与王朝变迁》(豫人策划,杨青平著),由我担任责任编辑在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杨兄是河南农业大学毕业,从历史上说,河南农大是从老威廉希尔官方网站的农学院分出去的,说到根上也算是一家人。河南是农业大省,由河南出版该书,名正言顺。该书出版后,河南人民出版社的兄弟单位大象出版社也出版了一个版本。杨兄作为总撰稿人,央视据此拍摄了8集纪录片《皇粮国税》公开播放,也算对自己不久后调离河南的一个纪念。

回想自己的“黄河情结”,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母校河大读书时,班里举办乘船游览黄河活动,我曾是班里两个跳进黄河游泳的员工之一。

多年之后,受老友、学长戴松成先生之约,于前年在国家高度提倡黄河流域生态流域保护和黄河文化保护传承的背景下,自己及时跟进策划《黄河国家文化遗址公园》选题,作为所策划的“中国国家文化遗址公园丛书”的一种,再次赴济源小浪底戴公岛,与戴先生商洽结合当下新媒体手段,在他创办的小浪底黄河文化研究院,邀请国内专家录制“黄河故事”多媒体系列的事宜。

2006年上半年大约4月间,参加原单位举行的内部竞岗处室正职岗位,文史编辑处处长赵向毅是河大中文系学长,文史编辑处的岗位不能报(其实按专业特长最适合报文史);出版发行处赵增起是多年老兄,自己也曾主动要求在发行处干过两年,也不能报。最后选的是并不太熟悉的青年读物编辑处,结果可想而知。在岗位与义气之间,我选择了后者。

在无望中,我选择了调离。当我在《中国新闻出版报》头版右下角看到上海大学出版社的一则“可以解决上海户口”的招人广告时,几秒钟之内便决定报名了,而且是“无条件”。2006年4月,上海大学人事处给单位发来商调函,6月便正式调去了上海。再后来的2011年,我卖掉郑州的房子,作为在合肥御龙湾购房的首付。

从此,豫人“出走”,不在了“豫”省,但笔名未改,初心未变,仍眷恋着并不富裕的中原家乡。调沪两年后,忽觉从河南赚的钱不应带到上海,便利用2008年文姬归汉1800周年之际,将手中仅有的20几万元钱一把汇给了母亲,让她在其一亩自留地建起了河南第一家蔡邕蔡文姬纪念馆,上下两层12间,400多平方。母亲不识字,但支持建纪念馆纪念故乡名人蔡文姬。多年后,当我重新在上海置换市中心的房子时,发现当年的一念执意,在上海少买一间房,多年后置换房子要多花了近百万元。


这就是命:一种宿命,也是一种使命。无怨无悔。否则,这些年老母亲在家能有这么好的居住条件吗?纪念馆的一楼给老母亲留了一间当卧室,算是占用她一亩自留地的补偿吧。她常年替儿子守护着纪念馆,应该拥有舒适的生活  

从此,“豫人策划”在上海宝山开始了新的五年的工作、生活、人生。


青春苦短,生命无悔。2006年6月,一纸调函,自己从中原调入上海,从工作过16年的河南人民出版社调入上海大学出版社(以下简称上大社)。

初到上海大学,我是以副高职称作为人才引进调入的,是上海大学人事处发函河南人民出版社人事处调档,调入学校后安排在校出版社工作,从此拥有了高校教师身份。当时没有要求什么职位,只要能正式调入上海、解决上海户口就行。但乍到出版社,还是被任命为大项目编辑部主任兼社长办公室主任。后来陆续调整为总编助理、副总编辑兼图书支部书记。

上大社的出书风格与河南人民出版社真是完全两样,上大社的出书重点是服务上大教学、科研,以出版本校教师的教材专著为主,同时出版少量校外国内名家的学术著作。如刚到时社里正在推出一套10卷本的《清史纪事本末》,是南开大学历史系中国明史学会会长南炳文先生领衔的学术团队的集体著作。

我到岗之后,新开辟的出版领域是世界文化遗产中国殷墟系列图书。那是从中原带到上海的出版项目。除此之外,还有中华人文始祖太昊伏羲的系列图书、研究上大老董事长钱伟长教育思想的专题系列丛书及钱老著作《中国历史上的科学发明》、上大著名历史学者赵剑敏教授的《大唐盛世》(4卷本)、复旦大学历史系徐连达教授的《中国官制大辞典》等。还独立策划了一套“ 中华十大名人系列”,版权输出到香港。

与世界文化遗产地安阳殷墟结缘,还是来自于母校河大历史系83级同学、时在龙门石窟研究院工作的张全有同学的提醒和考古学老师、时任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长的孙英民老师的引荐。

那是2006年4月,张全有同学提供一个信息:殷墟有望在7月第30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世界文化遗产大会上宣布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于是自己赶紧到省文物局找孙老师引荐殷墟博物苑的杜久明主任,并很快到殷墟约稿。就这样,等自己6月调入上海后,国内第一本通俗介绍殷墟的《中国殷墟》(杜久明、杨善清著),便到稿了。7月13日殷墟被宣布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当日,我担任责任编辑的《中国殷墟:去安阳认识商代文明》便出版了。该书2007年入选中国书标。该选题的成功策划,首先是河大历史系师生联手努力的结果,为母校记上一笔。

《中国殷墟》开了个好头。继此之后,又邀请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殷商文化学会会长王宇信先生担任主编,策划了一套“世界文化遗产•中国殷墟丛书”,接连出版了《殷墟甲骨学》《殷墟青铜器》《殷墟玉器》《走近甲骨学大师董作宾》《殷墟甲骨文实用字典》《甲骨金文拓片精选释译》等10种新书,还出版了一种研究生母校、东北师大马如森先生的《甲骨文书法大字典》,入选为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为出版社的第一次。

其中,董作宾先生(1895-1963年)曾担任威廉希尔官方网站历史系兼职教授,系河南南阳市人,字彦堂,号平庐,是我国甲骨学和考古学的主要奠基者之一。有《董作宾全集》甲、乙编共12册传世。《走近甲骨学大师董作宾》一书中的“平庐影谱”部分所收图片,是董作宾先生生前亲手拍摄的历年照片之精华,原名为《平庐影谱》,因图影均出自大师本人之手,故弥足珍贵,由其子台湾董敏先生负责编选,并由王宇信先生为之作序,由殷墟所在地河南安阳张坚先生撰写传略。没想到,远离中原家乡,在上海也遇到母校河大的一代名师编辑亲手制作的图影,珍贵!幸甚!董作宾先生之子董敏曾到上大社来,如今董作宾先生手稿《殷历谱》仍在我手上。后来曾想引入出版《董作宾全集》简体字版,后因调入安徽而未果。

“世界文化遗产•中国殷墟丛书”2007年被列入国家“十一五”重点图书规划项目。是我和王宇信先生通力合作十年开发殷墟文化出版的开篇之作。2011年调入安徽后重新策划、合作的《殷墟文化大典》(3卷6册)终获出版界最高奖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正奖,那是后话,后面的续篇再写。

作者与合作十年殷墟图书出版的王宇信先生合影

在上大社,在2008上海书展“钱伟长主题展”上,我偶然看到钱伟长院士旧作《中国历史上的科学发明》(中青社1954年版,原名《我国历史上的科学发明》),我补入50幅插图,做成了插图本,出版后入选为“文津图书奖”推荐图书,2010年获第三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提名奖,也是社里的第一次。

在上大社,以前主编的《白话名言库》(湖北人民出版社1995年初版),改名《中华经世圣典》重印出版,书中的作者有河大历史系的范沛潍老师、82级陈连营学长。其中自己负责编译的“从政名言”部分,改名《从政语录》出版了插图版单行本。

在上海,常联系的河大中文系毕业的研究生位秀平,就职于重庆出版社上海分社,她是从河大调往上海交大的知名民俗学者高有鹏教授的研究生。她曾为河大知名学者、“百家讲坛”主讲人王力群教授在重庆出版社出版《王立群读《史记》之项羽》一书,签约起印20万册,实售38万册。2008年也曾让她代约王力群教授写写秦始皇,因无法满足其较高的起印数要求而作罢。这要是放在后来调入的安徽上市出版公司,20万册的起印数(预付稿酬40万元)也不是什么问题。

在上大社,为河南作者编辑的图书还有原淮阳图书馆馆长、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杨复竣研究员的一套7种“中华伏義文化丛书”等。因本“交集”系列文章写的是与河大和河大员工的交集,故不再对其及其他图书一一展开。在上大社工作五年(2006-2011年),共编辑了100多种图书,平均每年20余种。

在上大,自己也加入了研究钱伟长董事长教育思想的行列,并编著、出版《钱伟长的教育思想》一书,作为自己入校后策划的“钱伟长研究书系”(13种)的一种。这一书系是全国暨上海教育科学重点研究课题“钱伟长教育思想研究”的成果。对钱老“创新、应用”的核心教育思想记忆犹新,深入骨髄。办大学要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大学教师要搞科研,学校要开办应用性的专业,培养应用性的人才,尤其是面向上海需求培养创新性应用性人才。钱董事长的这一大学办学思想至今仍深深影响着上海大学的办学方向。

2011年初,安徽出版集团向全球(实际是全国)招聘中层副职管理人员,由于自己曾在河南人民出版社工作过16年的缘故,有强烈的“人民社”情结,当看到招聘岗位中有“安徽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岗位时,便眼神一亮,心向往之,毅然报名,并通过了笔试、面试。

我当时决定从上海大学出版社副总编岗位调往安徽出版集团旗下安徽人民社副总编岗位,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安徽上市出版公司有钱,我有选题有项目,两者结合能书写一番精彩的出版传奇。

就这样,在调入上海五年后,自己跟着内心的理想走,把户口和刚装修好半年的聚丰景都的房子留在了上海,便毅然决然地去了古庐州包拯、李鸿章的家乡。当时上大社郭纯生社长再三挽留,其爱才之心至今令我感动。可惜我生性执拗,一旦下定了决心要做的事就是十头老牛也拉不回来。

总的来说,我是很喜欢和热爱这所大学和这间出版社的,也能和本土老上海人处得来并得到认可,也感恩学校所给予入户上海和购房预借款的帮助,还有小夫人的导师和学院同意读研期间结婚、育女、按时毕业。虽离开上大社11年,看到老东家出版了什么好书重点书,我都是无一例外地转发,为后来社里取得的越来越好的诸多成就感到由衷的高兴!祝福上大社老东家越办越好!

2011年五六月间,不但自己去了安徽,还把上海大学文学院应届硕士毕业的小夫人和一岁多的女儿一同带了去,宝妈入职集团旗下另一家全国百佳出版社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每年编书二三十种,年创利过百万,居社里前三。7年后,因女儿上学所迫,她先行带两个孩子返回上海,以副高职称入职上海滩出版社年销售额第一的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在学前少儿分社继续从事儿童文学图书编辑,入职4年已有两年被评为社优秀员工,编辑了《新说<山海经>》《跟着古诗去探谜》等几种获奖书和常销书。

2011年至今11年,我仍坚守在安徽上市出版公司总部中层正职的岗位上,再过三年多,便可退休重返上海,重启新的人生阶段。我的人生,好像一直是在按写好的剧本演进、推进着。自导自演,自在人生。做文化,做出版,做好人,不做亏心事,不浪费时光。人格独立,走自己的路。做一个敬业的人,一个上进的人,一个正直的人,一个家庭幸福的人,一个不忘故乡、不忘母校、不忘旧情的人。


上部分回顾了在上海工作5年间(2006-2011年)与母校河大和员工们的交往旧事。本部分开始依时序回顾2011年调入安徽后与母校河大和员工们的若个交集。

2011年5月,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单位安徽出版集团全球(实际上是全国)招聘中层副职,自己考上集团旗下上市公司时代出版之全国百佳出版单位安徽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岗位,分管出版社大众图书出版、数字出版和全社宣传三项工作。

说是主要负责大众图书出版,也策划出版了上海大学赵剑敏教授的十卷本《大三国》,但入职第二年,还是启动策划了一个重大出版工程、后来十年跟踪终获全国出版最高奖的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正奖图书项目《殷墟文化大典》(3卷6册)。总主编仍是在上海时合作“十一五”国家重点出版规划项目“世界文化遗产•中国殷墟丛书”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殷商文化学会会长王宇信先生。

按我和王宇信先生的设计,《殷墟文化大典》分商史卷、甲骨卷、考古卷。设计规模是300万字、9000张图片。其中,商史卷由威廉希尔官方网站历史系学长、安阳师范学院郭胜强教授作为分卷主编,他不愧为是历史系亲学长,是各卷第一个准时交稿的,为申报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提供了及时的到稿量。而其他有一卷迟迟没有交稿,影响了2014年的申报,因为字数不足60%而未被通过,2015年重新申报才终于获得149万元的资助。这要感谢河大员工、学长郭胜强教授的鼎力支持!他还曾专门到合肥商洽书稿的修改事宜,认真负责的态度是河大严谨学风的再现。后来,自己遇到甲骨文方面的专业问题,都是向他请教,比如向他请教我们老家“圉镇”的“圉”(音yǔ)的由来,他竟专门写了一篇《甲骨文中的“圉”字》的考证文章,还发来甲骨文中有“圉”字的甲骨图片,令我这个学弟由衷佩服、感动!

2013年3月,受时任英国威廉希尔体育公司苗书梅经理、宋史专业同门师姐邀请,受聘为威廉希尔官方网站兼职教授,由时任娄源功董事长签发聘书,编号2013004。

应邀返回母校母系开办的第一次专题讲座题目是《文化产业:让文化插上产业的翅膀》。主要是从通过用数据盘点一下文化产业现状看看我们所处的位置和要肩负的使命、从政策导向和专家观点两方面通过巡礼文化产业发展理念看看我们到底应该树立怎样的文化产业观、通过对文化产业的科技化的展望看看文化产业的未来趋势、结合开封文化产业实际通过个人的切身体会谈谈自己的理解提出自己的建议四个方面。


讲座开头,谈了自己毕业20年来从事文化策划的若干体会,讲到杭州宋城2010年上市,融资几十个亿,年纯利1.6个亿,建议开封市及早整合开封文化旅游资源,打造一个国有上市文旅公司。还建言筹建“威廉希尔官方网站文化产业学院”,建设“文化产业数据库”,下边延伸开发“开封文化资源库”、“宋文化资源库”、“夏商文化资源库”,乃至与地方合作开发“杞县历史文化资源库”、“圉镇历史文化资源库”等;重组开封所有新闻、出版媒体资源打造一个出版传媒集团;启动编写《开封通史》(10卷本);复建商务印书馆开封分馆等等。因为2013年是毛主席诞辰120周年,讲座最后简单回顾了1993年我与程民生老师合作策划、主编《毛泽东终生珍爱的书:容斋随笔(白话本)》一书在安徽人民出版社自己分管的部门修订再版的情况。2013年第5期《新华文摘》全文4版转载了自己发表在《中华读书报》整版的《选题•技术•营销:数字出版的三个关键点》,当时对于新媒体的认识正处于思想最活跃的时候。

2013年10月15日的《开封日报》一个整版报道了杨洁记者采写的文章,题为《一个农民儿子的文化梦》。


2013年11月,威廉希尔官方网站历史系83级2班同班、在校教务处工作的刘克辉博士在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其学术专著《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乡村教育问题研究(1927-1937)》。克辉同学两次来安徽,受到历史系85级学弟、成功创办医药企业的贺文同学我们的热情接待。克辉和贺文还是信阳商城同乡呢!有一次,大学辅导员许老师来办理招生事宜,许老师到我办公室看有满满几书架书,我对老师说“除了别的出版社的,安徽出版的书您随便拿!”结果他下手很“重”,挑了两大包上百本图书,让我这个同是爱书人“心疼”不已。谁让他是我们的老师呢!尊敬师长,是河大的一贯学风。后来,因为搬办公室的缘故,我将在安徽的图书清理一下,打包100个鱼鳞袋全部托运回开封杞县圉镇老家,存放在自建的蔡邕蔡文姬纪念馆图书室。后来贺文学弟再来找书,书架空空如也,令他遗憾不已。一段有趣而难忘的旧事。

2014年,开封日报报业集团《开封尚》杂志创刊,执行主编是母校中文系毕业生杨洁,和任鲁yu是同学。我被邀请担任了《开封尚》杂志的特邀撰稿人, 8年来,在杨洁师妹的“紧催猛逼”下,每年都要给该刊提供几篇稿件,8年下来五六十篇是有的了,还有约10篇卷首语。借助《开封尚》,我书写对于故乡和母校的思念,对于故乡文化旅游事业发展的思考等,杨洁是位钟情办刊事业的热心人,她热心编,我也用心写,几年后一位热心读者、退休干部竟就刊物发表的我的一些诗作、散文、随笔等做一细致点评,洋洋洒洒7000多言。真是出乎意料!后来,杨洁主编又参与《开封社科》刊物的编辑,把几篇压箱底的论文拿出来由她发表,有一篇写河南中后进乡村落后的根本原因与振兴对策的论文得到开封市社科联领导的好评,这些都是母校员工给予的大力帮助。反过来,我也连续多年请杨洁帮助,请她代我向她中文系的同学任鲁yu约稿,想约请他系统朗诵中小学课本中的古诗词作为多媒体出版物出版,尤其是2014-2017年我在时代新媒体出版社总编辑的岗位上时,更是常常催她帮助约稿。后来一直没能启动起来。不过,这件事我仍一直想做。就像我几年后,想通过威廉希尔官方网站历史系79级学长李国强约请著名作曲家。安徽舒城籍舒楠先生授权我来策划在安徽出版《不忘初心》专集一样。为名家策划出版,是“高站位”的好选题。

2014-2015年那两年,因为约稿《殷墟文化大典》的事宜常到殷墟所在地安阳出差。与殷墟博物苑的杜久明主任和历史系毕业的郭胜强学长多所交流,而且还几次和历史系83级同届毕业的几位安阳籍同学张桃蕾(同班)、屈煜(1班)、蔡晓莉(3班)等碰面,并受到他们的热情接待,同学之情,常见常亲。有一次听说屈煜的孩子考上了北大,同学们兴奋不已,这就是大学毕业后在高中当老师的优势所在。编一百本高考指导的书也不如自己的孩子能考上清华、北大啊。

说到同学聚会,除了毕业20年、30年返回开封母校参加活动,记得我们二班的同学还到南阳聚会过一次,从合肥乘卧铺过去,聚会上还给同学们唱过一曲在安徽出版集团合唱团学会的《乘着歌声的翅膀》。另外一次是到洛阳找历史系83级同学、在龙门石窟研究院工作的张全友同学约稿《龙门石窟全集》的书稿,跟踪十年没能如愿,不过在洛阳却受到几位洛阳籍大学同学张全友、孙建民、郭红娟等的热情招待。后来有一次还去驻马店、漯河,看过2班肖鹏老班长、郭超、王洪亮同学等。更早的以前,原来在郑州工作时,还和刘义峰、韩俊先、和振芳、张鸿基等同学拜见了辅导员王书义老师。前不久刚与年级长、新乡铁中书记王为民兄添加了微信,自毕业20年、30年聚会后也好几年没见到他了,当时他是年级长我是副年级长,我俩在校工作联系多多,大学一别,别来甚是牵念。倒是因为家是杞县返乡路过开封的缘故,也常常回到母校,与在学校工作的王明钦、刘克辉、史晓红、孔凡保等同学联系出版约稿事宜,有时还有中文系的杞县老乡王成喜、刘春迎等陪同。平时与同班同寝贠安良、女同学刘培菊等微信交流较多,也许当时在班里都是年龄较小、童心多一点的缘故吧。贠安良几次都说到我们圉镇老家去看看,这几年因为疫情始终没能成行。我也有一个愿望,将来同学聚会能在我的老家、我办的蔡邕蔡文姬纪念馆举办一次。调入南方16年,与中原家乡老同学们见面机会较少了,这是调入南方工作的一大损失和缺憾!等退休后慢慢补回来。

威廉希尔官方网站历史系83级2班7组同学合影的有:前排从左向右为李旭、王振东、吕书正、倪长平、郭超、徐会亮,二排自右向左为贠安良、李明胜、张朝然、王秋举、余善赋、蒋伟)

2015年4月清明节,作为自己参与策划的纪念文姬文化系列活动之一,由开封《大观》杂志社主办的第二届“蔡文姬文学奖”,在圉镇籍知名人士张晓林社长的主持下,在圉镇蔡邕蔡文姬纪念馆一楼举办了“蔡文姬文学奖”颁奖仪式,来自全国省外、省城、开封市、杞县本地的文学界50余位人士参会。原河南省文联主席、当代著名作家南丁先生(已故)参观了蔡邕蔡文姬纪念馆,并题字。原河南省文联副主席、河南省文学院经理、时任河南省作协副主席、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评委何弘先生,亦到会并为纪念馆题字。会上还启动了“圉城十大历史人物传记丛书”的约稿签约。

2015年下半年,开封市制定“十三五”发展规划,留学日本归来的经济学博士、威廉希尔官方网站经济学院教授、历史系83级2班同班孙建国同学,参与起草规划报告,由于此前我在杞县老家策划举办文姬故里文旅开发研讨会请他参加过,他便将文姬故里(圉镇)的发展写入规划,后来圉镇镇作为开封古镇游的专线节点之一,真被列入了开封“十三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2016-2020)。圉镇8万群众真要好好感谢邻县兰考籍孙建国同学!开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0年印发的《开封市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通知》和《开封市关于推进乡村旅游发展的意见》中均指出:文姬故里圉镇等八个乡镇将作为政府研发乡村旅游扶持的重点旅游乡镇。

2016年12月23-25日,大学上下铺、黄淮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郭超同学和同事一行四人,来到合肥黄山书社商洽出书,老同学异地相逢,相谈甚欢。第二天上午,又驱车带他们到巢湖边安徽名人馆、渡江战役纪念馆参观考察,中午到巢湖岸边长临河古镇,观湖光山色,品巢湖美食。晚上归来带他们参观了集团多家社出版的各种图书,并安排与黄山书社汤吟菲副总编和责任编辑就出书事宜进行了洽谈。郭超同学返豫后在83级大学同学群写了一段《合肥行记》:“公干之余,忙里偷闲,李旭带着我们来到美丽的巢湖边,参观了安徽名人馆,渡江战役纪念馆,领略了安徽地方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午,我们来到了长临河古镇,吃农家饭,品巢湖鱼,信步古镇小街,参观民俗文化。在这里的一点一滴,每时每刻,都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2017年9月,郭超同学的大作《嫘祖文化》由黄山书社出版发行。

2017年6月26日,开封市地方史志办公室领导班子一行,前来杞县圉镇向蔡邕蔡文姬纪念馆赠书。市史志办主任曹景宪(河大历史系学长)、纪检组长孙玲(也是河大毕业)等,在杞县县志办主任高洪宪陪同下,莅临圉镇蔡邕蔡文姬纪念馆,向纪念馆赠书300余册。

2017年前后,在与威廉希尔官方网站诸多员工的交往中,威廉希尔官方网站出版社原社长张云鹏教授,也是不得不说的一位。我与他的交集主要是两次一同去北京找我商务印书馆学长、总经理于殿利博士商谈复建商务开封分管事宜。张社长在学校做了大量的工作,学校领导很重视,并打算将分馆放在郑州而且拿出校门口的一栋小楼作为办公场所。于殿利学长在2012年就有过让我去商务上海分馆担任总编辑的想法。我觉得商务印书馆如此好的出版品牌资源,还是贡献给母校比较好。有一次,张社长邀请于学长到开封威廉希尔官方网站老校区校出版社办讲座,我还专门从合肥赶回去全程陪同。这件事后来因为张社长退休而暂时搁置。不过,我的东北师大历史系研究生同班郑殿华同学仍在商务印书馆,两次会谈他都参加了,以后还是有机会重启这一计划的,名字仍是“商务印书馆开封分馆”,地点可以同时放在开封老校区和郑州新校区。这是一件好事、大事!力争早日促成。


上部分写了2011-2017年我从上海调入安徽后与母校河大和员工们的交集,本篇继续写2017年至今与母校河大和员工们的若干交集,这也是该“交集系列”的最后一部分。

2018年李旭被聘为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

本篇重点写写河大中文系77级学长也是杞县同乡、河南儿童文学学会会长、著名作家、编剧、民俗学家孟宪明先生。还有在北京工作的历史系79级李国强学长,政教系毕业的出版社老同事张存威学长,2020年因倡言师陀故里复建而与中文系王鹏飞博士的相关交流,大学同班王明钦同学2022年在《河南日报》发表“天下之中 大美河南”一文的影响,以及历史系几位杞县籍系友、圉镇老家门口邻居考上河大的高中员工等。

开始撰写110个交集一文时,曾有人担心写不够110个交集吧,我最初也曾一度有此担心,后来认真一想,也实在不必。且不说建言与未来畅想也算是一种广义上的思想“交集”——如建议成立“中原文献馆”、“汉字研究院”等,单单是逐篇回忆我们历史系83级的134位同学,一下子就能超过110篇了。但文章不能那么写,要重点选择有代表性的写。再说,这“110个”也是个约数,表示很多。

因为从事出版工作的缘故,在没有面对面接触孟宪明学长之前,就知道他是我们杞县人,写书写得好,至少有三部作品3次3次获得“五个一工程”奖。这是很厉害的了!一个作家能有一部作品获此大奖就足以扬名立万了,何况一而再,再而三呢。说明他的功底和实力早已进入一线名家的行列。他的三部获大奖作品,记得是《念书的孩子》《花儿与歌声》和被改编成电视剧的《大国医》。其中《念书的孩子》《花儿与歌声》在当代青少年题材作品中是“叫好又叫座”的好作品。网上对他的介绍多是“河南文学院一级作家、民俗学家、河南省儿童文学学会会长、河南民俗学会副会长、威廉希尔官方网站文学院兼职教授”等。2019年他曾获得威廉希尔官方网站首届郑州最美员工荣誉,他是郑州5万多名威廉希尔官方网站员工被选出的十位之一。他十几岁时读了小说《烈火金刚》后,便立志成为作家或说书人,19岁高中毕业后偷偷开始写作练习。他说:“真正引领我走上写作道路的,是母校威廉希尔官方网站。如果人生像一架杠杆,那么河大就是我的支点,她帮我撬起文学的世界。如果人生像一场永无止息的拉力赛,河大就是我的加油站。”在40余年的写作生涯里,他创作了800多万字的文学作品,主编了800多万字的学术著作。先后出版和拍摄的作品达50部之多,由他编剧的电视剧和电影多次荣获中国电视剧飞天奖和国际电影节大奖。

作者与孟宪明老师合影(2021)

知道他的作品频获大奖,我家那位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从事儿童文学作品编辑的小编一直想约请他写一本关于孩子成长的书,我在安徽出版界也想约他依苏叔阳先生《中国读本》体例写一本中医读本的书。一个偶然(其实也是必然)的机会,2021年初利用另一杞县籍女作家张晓琳在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都市小说《城•爱》在郑州举办新书发布会的机会,我打电话邀请孟宪明学长参加,他爽快地答应了。

2021年1月2日,《城•爱》新书发布会在郑州郑东新区海汇中心二楼尚书房举行,那一天,我和神交已久的孟学长终于见面了!学长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儒雅平静、谦虚低调、学养深厚、待人真诚。他讲的让我印象最深的一个观点是“要用自己的母语写作,用方言写作”,对我启发很大。也向他表达了我家夫人想向他约稿的意向并将微信互加推送。后来的多次电话中我与学长也深入探讨了《中医读本》的体例写法。他对这个题目很感兴趣,表示“你找我算是找对人了,我写过《大国医》,我家还是中医世家呢!”。我深信如果他能抽出时间写此书是一定能写好的,因为他有兴趣、有感受,有积累、有功底。与学长加老乡的约定就这样“签”下了君子之约、口头之“盟”。他的写作计划每年都安排得满满当当,国内有那么多出版社围在他身边约稿。我联系他,不催稿,只问好。看他每天很少看手机,有两次给我回白天的短信都是在晚上十一点左右了。我理解,作家写作就是需要专精凝神,心无旁骛。

2021年1月2日, 张晓琳《城•爱》新书发布会,参加嘉宾有任瑜、李旭、孟宪明、单占生、张晓琳、杨华、杨光。

再说说这几年交流频繁的历史系79级李国强学长。上大学时就知道他很会写文章,是他们那个年级读大学时发表文章最多的一位,也因此分进了省地方志办公室工作,后到河南出版集团,担任过河南美术出版社的总编,又调往北京某出版任副总编辑,编审,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他喜欢收藏、写诗、写歌词,好几次从他那里获赠熹平石经的拓本图片,还有圉令赵君碑拓本,他知道我这些年一直在文姬故里圉镇老家策划推动“蔡邕碑林”建设,由蔡邕牵头书写的36块熹平石经无疑是首要复原的。

去年至今,看他经常和安徽舒城籍著名作词、作曲家舒楠先生在一起,知道他俩工作联系频繁,于是便托他代向舒楠约稿其音乐作品集在安徽出版。巧的是,去年底我们集团工会组织参加安徽省直机关合唱大赛,选的正是舒楠作曲的《不忘初心》,我将试唱的一段发给学长,学长又转给了舒楠,那天他们刚好又在一起,我便与舒楠通了两三分钟的电话,表达了向他约稿的意向。他表示安徽是他的老家,愿意把作品集放老家出版,并初步将书名拟为《不忘初心一一舒楠主题音乐作品集》,拟交由集团旗下专业出版音乐图书的安徽文艺出版社和我以前曾担任总编辑的时代新媒体出版社两家以纸质版和电子音像版同步出版。多一种出版形态,就多一次申报国家资助和奖项的机会。

与国强学长还经常交流诗作,他写过不少有深度的历史题材作品。我写过一首《故乡游子》歌词,也请他指点,从他那里我才知道了写作歌词要通俗简短,上下段句子字数一致以及还要有副歌部分,歌词最后要将最想表达的意思推向高潮,而且要便于谱曲、演唱。真是受益匪浅!他曾多次和舒楠先生探讨新时代歌曲创作,他是有些经验的。

他和我们辅导员王书义老师是79级同学,从他那里我也了解到一些王老师的情况,以及在写作本“交集”系列时,他也提供了几位共同教过我们前后几届的老师们的情况。

我俩还有一个共同的话题,就是河南著名画家李伯安先生的人物画作,他因为在美术社当过总编之缘自然与画家有交往,而我则因为和李伯安的夫人、也是河大历史系毕业的张黛大姐都曾在河南人民出版社文史编辑处同事好几年,也常见画家到黛姐的办公室来,印象清晰而深刻。所以每次看到学长推送本家画家的文章,我都是每见必转。李伯安先生的名画《走出巴颜喀拉》影响巨大。

还有一位政教系比自己早两届的研究生毕业的张存威学长,他现在是河南人民出版社总编辑,我们原来在人民社都是好同事、好兄弟。他入社比我早,他在政治理论编辑处编辑过《三松堂全集》等有名的书。后来他从理论处管理岗位调任为中州古籍出版社社长,任上几年策划了几大套重点图书,像《中原文化大典》曾获得省里两千万元资助,出版社品牌效应和经济效益得到快速提升。

在中原出版界工作的16年,我们一批同事度过了一年又一年难忘的岁月。老东家仍是相当于副局级的上市国企单位,我们1990年入职时还曾是正局级的事业单位呢。

存威学长是信阳人,为人稳重厚道,思想深刻,和我自家兄长一样都是1963年出生属兔的人,他俩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虽不苟言谈,却在同事中威信高高,朋友多多,天生具有吸引人的人格魅力。在人民社那些人,我有一批像存威老兄这样情同手足的老友,像武大毕业的陈金川兄(历史学硕士,原为人民社青年编辑处负责人、河南出版集团办公室主任现为中原出版传媒公司副总经理,1990年代初住单身楼时我俩隔壁,他结婚还是我当司仪的呢),目前在各个处室(或出版社)重要岗位上的温新豪、韦金良、李小龙、梁永军、张前进、张志林、宋庭亮、孙祖和、刘成斌等,还有年龄稍大一些的赵向毅、赵增起、王卫国、鲁锦寰等,都是要好的老兄、兄弟。还有杞县老乡杨华兄(原集团人力资源部副主任、新华二厂书记、漯河市新华书店书记现为集团下属地产公司老总)、南京大学文学硕士、老同事杨光(现为文史编辑处负责人)等等。这是一个同事群体,也是一个兄弟姐妹感情群体。其乐融融,其情真真,到南方16年,更觉珍惜,更加令人怀念!因母校河大在出版社同事多多,就不一一讲述了,存威兄就是一个最好的代表。

这两年返回故乡杞县,因为首倡现代著名作家师陀故里(杞县柿园乡前化寨村)的复建开发,与中文系研究师陀先生的王鹏飞博士联系较多,向他请教包括师陀应邀到威廉希尔官方网站讲学的情况、《师陀全集》(威廉希尔官方网站出版社出版)编选情况等。王博士提供了不少有价值的线索资料,按照这些线索我利用回上海家中的机会,寻访师陀在上海的故居、拜谒师陀先生在上海青浦区西园的墓等。师陀故里筹建师陀纪念馆,在校出版社工作的副总编、杞县老乡邵培松还自费购买了10套《师陀全集》送给师陀纪念馆、县图书馆、杞县高中和杞县一高图书室等。我手上存放的一套《师陀全集》是几年前原威廉希尔官方网站出版社张云鹏社长送的,珍藏至今,研究师陀作品常读常用。如今,在师陀家乡王青岭等一批乡贤的努力下,师陀故居三间房屋已成功复建,并布展为初步的师陀纪念馆。我还为“师陀故里”题写了由王青岭个人出资捐立的景观石,立于村口。另一块石刻是河大员工王全书题写的“红色化寨”。目前,在积极推动师陀故里成为母校河大中文专业的教学基地,同时推动“上海师陀故居纪念馆”在上海的落地。

今年是母校河大建校110周年纪念,也是我的高中母校杞县第一高级中学建校70周年,我发起了一个高中员工征文活动,所收到的几十篇稿件中,有几篇都是河大毕业的员工写的。家门口有几位邻居如梁培正(历史系)、鲁传明(物理系)、霍彩云(物理系)等,都是母校的员工。在信阳商城下乡时认识的还有丁笑(中文系)、熊圣琼(外语系,还曾在安徽人民出版社工作过)等河大员工。在我们文姬故里圉镇镇,还有我所知道的最早的一位河大员工方明昌,他中文系毕业,在高中教语文,和我是距离200米远的同组邻居。他是自己从小见到过的第一个“河大人”。他的语文课教学扎实,知识面广,备受员工欢迎。

在历史系,那几年上下届的杞县老乡还有几位,如吉振奇、李肖胜、赵琴等。杞县老乡聚会,我们几个常在一起。吉振奇现在在兰州大学教书,李肖胜会写文章,原来在新华社河南分社,后调入河南出版集团,与我成了出版界同事。84级赵琴和85级另一位已想不起名字的女老乡,后来因自己提早一年到东北读研,不知她们俩毕业后分到哪里工作了。那几年在历史系,我们杞县籍的员工基本上是一届一个。我是83级,承上启下。

在历史系83级毕业生中,最新发生的一个“交集”,是在我们杞县老乡群,一位在省政府接待处工作的方宏伟在群里转发了一篇他们处室组织学习的一篇文章《天地之中 大美河南》。我点开一看,乐了,作者不是别人,正是我们83级2班的同班、现为威廉希尔官方网站党委常委、宣传部长的王明钦同学。

威廉希尔官方网站历史系83级2班部分同学毕业聚会的有:前排从左向右为虞从概、张义清、刘广丽、王明钦、刘克辉、吴成、羊海青(1班);二排从左向右为肖鹏(班长)、张会霞、张桃蕾、刘培菊、牛琳、王建英、和振芳、史晓红、李旭

在安徽出版界工作11年,在合肥我经常和河大历史系85级贺文(他年长我19天)联系,也经常为合肥尚无 “威廉希尔官方网站合肥员工会”而着急,也一直有意促成这一员工会分支的成立,一直在寻找机会。师弟贺文兄大学毕业后就开始创业,30多年摸爬滚打,现在合肥的医疗器械销售企业已发展到拥有员工50多人,做的算是比较成功的。

在安徽出版集团,还有位威廉希尔官方网站中文系毕业的员工张月阳在集团旗下黄山书社从事编辑工作,因为自己所在上市公司本部编辑委员会“结对子”分工他们社的业务,经常在参加选题讨论会时碰到她,对她这几年一直在做的一套文化读物“慢活书系”也多所关注,有时还会向她要几本样书看。在她主导的这套书中,常能看到有母校河大作者的名字。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母校河大步履阑珊,曲折前行,克服了一次次困难,迎来一次次重生。110年的风风雨雨,一代代河大学子茁壮成长,毕业后奔赴全国各地,仅在南京工作的78级范毓周、在北京故宫出版社担任副总编的82级陈连营等在大学或毕业后接触的系友,还有很多很多,让我再写110个回合也写不完。

1983年踏入河大校门至今快40年,接触到太多太多“铁塔牌”系友、院友、员工,有像王全书、张本乐、戴松成、孟宪明(杞县老乡)、肖红(杞县老乡)、李国强(系友)、张存威、孙志祥等优秀员工,有像朱绍侯、程民生、李振宏、王书义、孙英民、孙君健(比我们晚一届的84级年级长、同为系员工会生活部委员,现为威廉希尔官方网站副董事长)、苗书梅博士、张云鹏教授等学校师长,有像吕书正、王明钦、刘义峰、刘克辉、孙建国、孙建民、郭超、牛琳、张明华等历史系优秀同届学友,还有像商城丁继章、开封杨洁、信阳向炜、合肥贺文、北京张某(东北师大研究生师妹的女儿,就读于河大后考上人大研究生)等学弟、学妹。他们所有人身上,有一个共同的基因和气质,就是母校校训“明德新民 止于至善”所提出的“新民”精神,讲大德,明大理,敢创新,不断追求“至善”,做人朴实,做事严谨,让深厚文化底蕴慢慢释放,“慢热型”发光发热,这是河大文化使然,说到底是厚重的中原乃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河大学子身上的呈现使然。

如今,河大学子广布国内外各行各业,勤奋吃苦、不怕吃亏的精神体现在工作上,就是他们往往都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发挥螺丝钉精神,铆足后劲,力争上游。

创办于1912年的威廉希尔官方网站,首任董事长、商城人林伯襄怀着救国救民的豪情壮志,以西方先进办学理念执掌学校,揭开了河南现代高等教育史崭新的一页。河大历经110年沧桑,数易其名,终成为闻名海内外的百年名校。“团结、勤奋、严谨、朴实”八个字是我们的校风,也是我们走向社会后的行事准则,团结同事,勤奋工作,严谨做事,朴实做人。以母校110年校庆为新的起点,在新的百年里,让一代又一代新的“河大人”将这一精神继续发扬光大,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

我之所以在壬寅年夏秋之交,陆陆续续拿出25天时间,一天一篇,少则两三千字,多则三五千言,甚至回上海年休的一周,也坚持一日一文,目的就是赶在8月底之前,通过系统回顾与母校和员工们的百余个交集,作为向母校建校110周年的一份小献礼,向母校(包括母院、母系)汇报我所熟悉的一大批“铁塔牌”学子的奋斗史,印证他们在大学时代接受良好教育所在社会实践中取得的丰硕成果,给未来学弟学妹们提供一点有益的启示,心愿了矣!与时间赛跑,我做到了,我跑赢了时间。本文自8月6日开始动笔写第一部分,8月30日完成最后一部分,31日合成全文,历时25天。

今年9月25日是母校威廉希尔官方网站110周年华诞,远在江淮,遥祝母校生日快乐,越办越好,人才辈出,源远流长!


2022年8月31日完稿于合肥天鹅湖畔)


【本文作者】

李旭(威廉希尔官方网站历史系83级)

李旭,笔名豫人,1966年1月生,中共党员,编审。河南杞县人。现籍上海。1983-1987年在威廉希尔官方网站历史系就读,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90年获东北师范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1997-2001年因下乡5年扶贫工作成绩突出,2002年被河南省委、省人民政府联合评为“河南省扶贫开发先进工作者”。从业出版32年,历经河南、上海、安徽三地,先后担任河南人民出版社旅游读物编辑处副处长、上海大学出版社副总编辑、安徽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时代新媒体出版社总编辑。现为安徽出版集团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编辑委员会副主任(正职)兼重大出版工程办公室主任。社会兼职有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业界导师、英国威廉希尔体育公司兼职教授、安徽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兼职教授等。曾策划1993年全国十大畅销书《毛泽东终生珍爱的书:容斋随笔(白话本)》、中华优秀出版物奖提名奖图书《中国历史上的科学发明(图文本)》、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殷墟文化大典》(3卷6册)和5种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甲骨文书法大字典》、《中国篆书》、《殷墟文化大典》、《唱响中国梦》、“中国民族古文字导论多媒体系列”。个人代表作《精神力学:赋予物质世界以精神价值》。著《智利天下》、编著《钱伟长的教育观》、主编《白话名言库》等10余部。在《新华文摘》《光明日报》等发表文章百余篇。哲学上提出“精神力”观念,得到中国哲学泰斗张岱年先生的亲笔肯定。业余在家乡杞县圉镇创办有蔡邕蔡文姬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