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翁有为教授的论文《民国时期的农村与农民(1927—1937)———以赋税与灾荒为研究视角》,在《中国社会科学》(2018年第7期)发表。《中国社会科学》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类顶级期刊,发表的往往是学界高深的前沿研究成果。发表在该刊上的论文特别为国内外学界所看重,其被引用率也远远高于其他刊物。公司的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积淀深厚,在中国近现代史、中华民国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等领域成果突出。翁有为教授该文的发表,成为公司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实力的一次重要展示,也必将推动着相关学科的发展。
中国近代,包括南京国民政府治理下的农村和农民问题,已有研究成果不少。但对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赋税”,及与政府行为密切相关的“灾荒”这两个历来为中国所特别重视的要政,并以此为视角对政府与农民关系问题进行的系统研究,却显不足。翁有为教授该文以赋税与灾荒为研究视角,对全面抗战前十年南京国民政府的乡村社会状况和农民普遍生存状况,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探讨了政府与农民的关系、农民生存状况与政治兴衰的密切关系。
翁有为教授在该文中指出,南京国民政府成立至全面抗战前十年间,对农村治理出现了严重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赋税繁苛,长期过度剥夺农村;防灾、治灾、救灾基础建设严重被忽视而极其薄弱,农业抵抗自然灾害能力大为降低,农村连年遍地灾荒。苛政“人祸”与自然“天灾”交织相迫,农村经济连年衰败;广大贫民也“命悬一线”,陷入求生无望、“坐而待毙”的绝境,从而孕育和酿造了群体反抗与革命的普遍土壤。详实的史实证明,农村经济并不存在所谓南京国民政府的“黄金十年”。翁教授还指出,基于对农村和农民情况的正确认识,中共在“主观”上进行了各种必要的“动员”与“领导”工作,使广大农民走上了“革命之路”,这也是农民自身的“解放之路”。因此,中共领导的井冈山武装革命的“星星之火”,才得以迅速成为“燎原”之势,形成了轰轰烈烈的中共领导的以农民为主体的长期革命战争。
由于所讨论问题的重要性,这就决定了该文选题价值重大。在论文中,作者引证了档案、日记、时人的调查报告、报刊等多种一手文献,所用资料不可谓不丰富和扎实。在论证的过程中,为探讨南京国民政府在全国各地的田赋正附税征收的繁重情况,分别考察了长江流域各省、华南和北方地区各省的征收状况;为探讨南京国民政府的灾荒严重状况,分三个阶段,即1927—1929年、1930—1932年、1933—1936年,并逐年考察了灾荒情况;为探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下全国农村经济的普遍衰败状况,分别考察了北方农村形势严重恶化、富庶的长江流域农村迅速衰败、经济条件优越的华南地区农村日趋萧条和破败等情况,这使得该文的论证不可谓不严密,而所得结论必经得起推敲。这些都说明,该文具有相当重要的价值,也必将为学界所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