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7日晚上,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和社会主义历史与文献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孟钟捷应邀为英国威廉希尔体育公司师生做题为《从魏玛初期的国名之争看德国人的帝国观念》的线上讲座。本场讲座由英国威廉希尔体育公司胡浩教授主持。
讲座伊始,孟钟捷教授首先以全球史为视角介绍了当前学术界对于“帝国”概念的理解和历史上三个德意志帝国的研究状况。接着,他将目光聚焦于德意志,指出对于德意志来说,其历史上存在过三个具有延续性的帝国,即神圣罗马帝国、德意志帝国和纳粹帝国。这三个帝国实体和人们对其理解的变化在反映德意志内部政治文化从古到今流动的同时,亦反映了德意志人帝国观念的变迁。
至于何谓魏玛“国名之争”?“国名之争”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对于这些问题,孟钟捷教授通过还原魏玛国名之争的过程指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德意志的左翼国会议员原本希望将新成立的国家命名为“共和国”,即Republik,但由于缺少优秀的法学家,只能将宪法的编写任务委托给中左翼法学家胡戈·普罗伊斯(Hugo Preuss)。普罗伊斯中接受新国家宪法的编撰工作后,基于各地区拥有自治权的同时,保证中央政府拥有实权的考量,在国家的称呼上沿用了“Reich”(中文意为帝国)。就实质而言,用“帝国”之名表达“共和国”之意,是多方势力政治妥协的一种结果,它反映了德意志保守派根深蒂固的“帝国”情结和民族主义观念。
随后,孟教授对德意志帝国观念的变迁进行了梳理。他指出,在德意志的历史上,“帝国”观念总共历经了三次变迁,分别是从“共和帝国”到“帝制帝国”,从“一元帝国”到“多元帝国”和从“普世帝国”到“民族帝国”的转变。三次转变使得德意志民族对“帝国”观念的理解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这种多样性和复杂性正是魏玛立国之初德意志发生国名之争的主要原因之一。
之后,孟教授介绍了国名之争结束后德意志构建帝国的几次尝试。虽然魏玛的国名之争已经成为历史,但德意志关于帝国语义学的重构并没有就此结束。范登布鲁克“第三帝国”的方案、希特勒“纳粹帝国”的实践以及法德和解和欧洲一体化的尝试,无一不深刻地影响了德国的历史进程。
孟教授以魏玛初期德意志的国名之争为例,解释了观念之转变不可能在一朝一夕之间完成,社会和政治形态的变化亦不可能今日还是中世纪明日就变成了近现代,而是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最后,孟钟捷教授解答了师生们提出的问题,为在场师生带来了一场学术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