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2日晚,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宁远应邀在英国威廉希尔体育公司做题为《良渚的考古发现与研究》的线上讲座。本场讲座由英国威廉希尔体育公司教授张立东主持。
王宁远从良渚的意义入手,并从良渚申遗、良渚考古阶段性认识、良渚出现及城市建造、江南模式及成因、考古技术与手段几个方面方面进行阐述。首先,他说明了良渚申遗过程,指出良渚遗址大致符合世界文化遗产申遗的前五条标准,但最终选择了标准三和标准四。标准三是遗产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见证,标准四是遗产可作为一种建筑或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出人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良渚作为信仰和权力中心,又有水利系统、城址和高等级墓地,可以为长江流域出现的区域性早期国家提供特殊例证,与标准三相呼应;其宫殿、内城、外城可为长江中下游早期城市文明的城市规划提供范例,符合标准四。其次,王宁远介绍了对良渚考古的阶段性认识。从1936-1985年遗址点的发现,到1986-2006遗址群的了解,再到2007-2014都邑考古的开展,最后是2015-现在“国”的考古的提出,良渚考古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在此期间他着重叙述了施昕更所著《良渚》的重要意义以及余杭区书记对遗址的保护。随后,在谈及良渚文化的出现以及城市的选址、设计与功能时,他指出5500年前的气候事件使人群由谷地向平原迁徙,种植水稻,良渚文化在此基础上建立。良渚人之所以选择在山地和平原过渡地带建设城市,是因为这里木材、石材资源丰富且有较多玉矿,这为制作用来祭祀的玉器提供了良好条件,且平原处地势平坦、水网密布,为水稻生产、交通运行提供条件。王宁远表示良渚古城在建造时,采用“宫城、内城、外郭”三重结构,其水利建设巧妙精绝,建设顺序采取先水利、宫殿、王陵再城墙、外郭的顺序。接着,王宁远由良渚深入到江南模式的探讨。他从良渚考古中发现堆墩,认为其为适应江南水乡及水稻种植而特有。经过实验确定,当初是以竹筏为运载工具,还发现了草裹泥工艺,并表示良渚在江南特有环境下发展出江南模式。最后,王宁远向外延伸,介绍了考古科技与手段。中国考古以基础考古学为主要力量 ,但是考古学一家之力不足以让遗产和遗物活起来,就如良渚考古中,宏观结构、国的发现皆离不开数字手段和多学科研究的助力。
王宁远深耕于良渚考古研究,拥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本场讲座,他举例详实,语言生动,为师生提供了一场精彩的学术盛宴。讲座结束后,王宁远与师生积极互动,详细解答了大家有关本场讲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