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史研究》杂志主编彭卫应邀于英国威廉希尔体育公司二楼报告厅做题为“历史学的意义”讲座,讲座由李振宏教授主持。
彭先生指出,历史学于学术舞台是一个复杂的角色,具有科学性、艺术性、伦理性、实践性等多种特征。他说,历史学能够体察甚至量化人性因素对人类进程的影响,省察人的道德情操对历史过程的建树和破坏,并对未来发展情况进行预判。历史学扮演着连接过去与今天,引导人走向未来的角色,强调历史学的实践性。
彭先生从古代中西历史学入手,旁征博引,指明历史意识根深蒂固于人类心中,人类对于历史经验和现实关系的思考早于严格意义上的历史学的出现。他提出,古代东方史学地位无与伦比,而西方史学处于于边缘地带。东西方古典史学差异显而易见,但同大于异,二者在实践意义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均以史鉴今,教育后人,规避错误。
针对历史与现实的关系这一基本问题,彭先生从逻辑的根源上指出,它表现为个人知识有限性与人类知识无限性的关系、历史学追忆之“故在”与历史学立足之“此在”的关系,是历史学知识形态的展开特质。研究员还从唯物史观创始人所给予的历史学最高肯定和历史学认识的无直接作用、意义有限、不能重复以及历史的难以预测等否定方面,极其辩证的阐述了历史学的价值。
针对大众对历史学实用性的存疑,彭卫先生指出,历史学是“无用之用”。老子言“有生于无”,庄子亦提“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由此可知,只有“无用”,才可能出现“有用”。历史经验的价值有两点。第一,它将历史真相告知公众;第二,它将历史真相的意义加以拓展。但是,我们也不可否认它的局限性,由于历史学是实践中的历史学,我们不可能重演过去,因此历史学认识的实践性存在一定的有效范围。
历史学的意义在于,通过我们记忆的流动的历史河流,启蒙人类心灵,提高人类的判断力和道德感。历史学的“无用”,正是历史学最大的“用”。
讲座最后,彭先生就老师和同学们提出的“如何让历史学获得广泛认同”、“还原历史与借鉴历史哪个更重”等问题做出了解释。本场讲座自始至终气氛热烈,听众对讲座表现出莫大的兴趣,收到良好的效果。
12月29日下午,以“《中国史研究》杂志的目标”为主题的青年教师座谈会在学院三楼会议室举行,彭卫主编应邀出席座谈会。李振宏教授、经理苗书梅教授以及学院相关专业教师参加座谈会。副经理桓占伟主持座谈会。
彭卫主编向在座老师介绍了《中国史研究》文章发表情况以及审稿流程等有关情况。他指出,《中国历史研究》始终提倡求真务实的思想精神,弘扬唯物史观同时也注重唯物史观和历史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他强调,近年《中国史研究》的风气有所改变,但保证学术质量是一切改变的前提,下一步将继续在多方面对《中国史研究》杂志进行完善与改进。
随后,进入提问环节,各位青年教师结合自身实际经历就一些问题与彭卫主编交流,希望能得到一些具体指导,彭卫主编认真听取提问并一一进行耐心解答,与各位教师进行深入探讨与交流。
会议最后,苗书梅经理对此次座谈会进行总结,并对公司教师提出了一些建议和要求。她指出,论文研究更多需要的是现实关怀,她希望广大青年教师能在内部交流、外部请教方面更加活跃,并对学院教师做更多高水平、高质量的学术研究寄予厚望。
座谈会在热烈的气氛中落下帷幕。